——恩阳义务教育均衡发展纪实
![]() |
恩阳区上八庙镇登文村小学上课
编者按:当前,推进义务教育均衡发展是基础教育工作的重中之重,也是实现教育公平,办好人民满意教育的客观要求。近年来,巴中市始终坚持把教育摆在优先发展的战略地位,不断务实举措、强化责任,加速推动全市义教均衡发展。即日起,巴中新闻网将对巴州区、恩阳区、平昌县、通江县等地均衡教育发展的先进经验和成功做法进行连续报道,敬请关注。
四川新闻网巴中讯5月8日讯(李朝维 记者 龙红梅)四月的登文村小学,花香气溢,书声琅琅。上八庙镇登文村小学原只有几间破旧危房,现如今已是明亮的教室、舒适的宿舍、宽阔的操场等,犹如一幅美丽的画卷,成为该村一道亮丽的风景线。
近年来,恩阳区大力实施科教兴区战略,以促进城乡学校办学条件均衡、师资配备均衡、管理水平均衡为目标,大力统筹城乡教育资源,优化学校管理,缩小城乡教育差距,恩阳全区教育事业得到了持续、快速、健康发展。登文村小学就是恩阳区义务教育均衡战略发展的一个缩影。
A:强化顶层设计落实主体责任 全面推进义务教育均衡发展
恩阳的历史文化深厚,恩阳古镇具有千年历史,这里也孕育出多位名人,在各行各业颇有成就。恩阳自建区以来,以建设成为现代化名城为目标,通过“招大引强”、“后发赶超”、“换档升级”等举措提速“四新恩阳”的发展。同时,恩阳区委区政府针对恩阳教育短板,指出要把文化的软实力转化成教育的核心竞争力,努力让每所学校都有独特的文化烙印。
近日,记者来到恩阳区上八庙镇登文村小学。记者刚跨进校门,便见到20余名学生正在宽敞明亮的教室里上课。据该校老师介绍,学校曾今是烂瓦房、长板凳,“农村孩子学习环境就是这个样,那个时候条件受限,更不用说那些优质的学习资源。”现如今明亮的教室、舒适的宿舍、宽阔的操场、配置一新的多媒体教室……扑面而来的是浓郁的现代书香气息。
据介绍, 2013年6月,恩阳区第一次党代会召开,时任恩阳区筹备组组长梁津华在报告中指出,要“优先发展教育”。2013年7月4日,在恩阳区第一届人民代表大会第一次会议上,恩阳区委副书记王清平在报告中指出,要“优先发展教育”。随后,教育优先发展的战略地位正式确立。
据了解,恩阳区为了科学布局教育资源,从顶层设计入手,严格落实主体责任,相应出台了农村学校布局调整方案和城区教育设施布点专项规划。“通过调整全区校点布局规划,我们区构建起了城乡均衡、规模适度学校布局,推进了教育均衡发展。”恩阳区副区长邓洪昆说。
蓝图绘就,落实唯先。为了健全完善教育工作领导责任制,恩阳区建立了联席会议制度,区政府分管教育副区长为联席会议召集人,区政府办、教科体、编办、发改、财政、人社、住建、国土、规划等单位负责人为联席会议成员,全力确保义务教育均衡发展工作顺利实施。
此外,恩阳区在实施教育均衡发展的过程中,还严格落实监督问责机制。区政府印发了《巴中市恩阳区人民政府推进义务教育均衡发展工作责任追究办法的通知》,通过区政府与乡镇、区级部门签订推进义务教育均衡发展工作《目标责任书》,将推进义务教育均衡发展工作作为政府对部门、乡镇年终考评和领导干部考核的内容。
B:多项“民心”工程弥补新区教育短板 加速农村小学换新颜
上午第二节课,登文村小学老师佘俊华在利用数字教育资源全覆盖设备给孩子们上课,“信息共享”、“教育云”这些新词汇对孩子们来说并不陌生,因为像这样的课程大家已经不是第一次参与了。“这些设备,教师使用起非常轻松,学生学习起来相当轻松,让我们大山的孩子也享受到了我们这种丰富的课堂资源。”佘俊华说。
据介绍,截至目前,恩阳区22所农村学校、253个村校教学点全面完成“教学点数字教育全覆盖”项目的设备安装,已建成多媒体教室56间及录播教室1间,“宽带网络校校通”56所,“优质资源班班通”806个。
数字教育资源全覆盖设备只是恩阳区推进村校“十个一”工程建设中的标准之一。所谓村校“十个一”是指最少一名公办教师,至少一间标准教室,至少一张标准黑板,至少一张乒乓球台,至少一副篮球架、一套标准课桌椅、一个旗台旗杆,一间小伙房,一间安全卫生厕所和一套教学点数字教育资源全覆盖项目设备。目前,恩阳区已完成所有贫困村村校“十个一”工程,农村义务教育学校的办学条件实现了焕新升级。
如果“十个一”改善的是农村孩子们的上学硬件,那么“八个一”则是恩阳区补齐农村师资,在推进教育发展,决战教育扶贫短板的另一创新举措。今年25岁的常鸿利是2015年恩阳区招引的特岗教师,虽然被安排村小,在但是恩阳区按照农村教师“八个一”的标准,给她配备一套办公桌椅、一张床、一个综合柜、一把开水壶、一台电风扇、一个衣帽架、一张体检卡,并且提供每年至少一次的交流学习机会。大到工作生活,小到日常起居,彻底解决她的后顾之忧。
据了解,恩阳区为了保障老师的教学以及生活条件,区财政每年投入2000多万元足额兑现农村教师生活补贴,建设农村教师周转宿舍820套,大力实施村校教师“八个一”工程,切实改善乡村教师生活条件。三年来,恩阳区累计补充教师1173人,引进研究生学历教师59名,优化了师资配置,提升了育人水平。
“在实施过程中,我们欣喜地看到,学生的基本素质发生明显变化。”王军说,“‘十个一’”是‘民心’工程,为教育均衡发展奠定了坚实的基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