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
2020中国县域电商发展论坛上展出的通江农产品。
![]() |
直播带货。
前不久,在通江县召开的2020中国县域电商发展论坛上,通江县的“新农人+市场化+全链条”电商扶贫模式得到了与会专家学者的一致点赞。
近年来,通江县以农村电商为抓手,打通一、二、三产业链,创新实践“新农人+市场化+全链条”的电商扶贫通江模式,走出了一条农村电商融合传统产业发展新路径。截至2020年9月底,实现农产品线上销售1.85亿元、线下销售4.5亿元,带动4.58万名贫困群众脱贫增收,助力全县157个贫困村顺利摘帽。
扶贫先赋能
培育新农人
在刚刚过去的十月,通江县民胜镇农村电商一站式生活便利服务站的销售额达了2.6万余元,虽然金额不大,但身为负责人的杨艳感到很满意,她在电商领域做得越来越顺手。而在2016年以前,杨艳从未涉足电商领域。
在国家新一轮东西部扶贫协作的背景下,浙江省遂昌县和通江县建立扶贫协作结对关系。2018年,通江县政府选择了浙江赶街电子商务有限公司作为农村电子商务战略合作伙伴。
如何让大家相信电商能带来发展是首先需要解决的问题。通江县为此制定“打通农村电商产业链、创建电商扶贫通江模式”两大目标,实施“成立一个电商学院、培训一批新农人”等15项措施。
为解决新农人实力不足问题,通江县研究出台电子商务发展实施意见、扶持奖励办法等系列政策文件,不断强化电商发展制度支撑。在县域财政困难的情况下,每年安排500万元专项经费用于市场主体培育、传统企业转型、人才储备、创业奖励、公共服务建设等,营造电商扶贫良好的发展环境。
不仅如此,通江县还加大创业培训,整合通江高级职业中学、大巴山干部学院等资源,发挥浙江赶街公司、成都信息工程学院等优势,成立巴中唯一一所电商学院,通过课堂授课、站点考察、现场实操等方式,培训电商站点负责人、电商创业者、乡镇干部等1.6万人次。
引导不主导
运作市场化
今年下半年,通江县举办了“做最美主播·为通江代言”网络主播创业大赛,历时3个月,100多位草根主播参赛,超过100万名网友关注,获800多万个点赞,线上售货200余万元。
在发展电商过程中,通江县坚持以市场为主体,让电商服务市场化,打造了民胜镇、涪阳镇等一批电商综合服务示范站点。杨艳所在的民胜镇服务站鸡蛋单日销售最高达900个,与225户农户签订村货直供合作协议。
同时,借助县乡村三级服务体系,发展电商经纪人、致富带头人等198人。创新“我为通江农产品县长代言”“贫困户为自己代言”等方式,举办全县农村电商发展大会暨农产品上线启动仪式、“抗疫助农双县长代言”拼多多直播等活动,建成村货直卖店2家。
位于通江县城的壁州创谷是通江电商发展的集中地,这也是全国首家设在廊桥上的电商创业园,已入驻企业31家。
通江县还积极拓宽市场渠道,利用“四川扶贫”商标金字招牌,建立专营店8家、商超示范店5家;大力开展“川货全国行”“四川扶贫产品东西部协作(浙江行)对接活动”等市场拓展活动;与今日头条、云集等20余家知名电商企业深度合作,培育大小网商500余个、微商5000余人。
农品变商品
全链条融合
品牌的价值不言而喻,通江县以电商发展为契机,积极推进公用和细分行业品牌建设,实现网络销售品牌化。以“如果可以,我把通江邮寄给你”作为通江农品变商品上行广告词整体设计和包装,“通江银耳”以协会授权方式为食用菌对外整体文创,以“巴山土猪”“爱吃兔”“巴山麻王”等单品统一品牌对外上网销售,解决20万青峪猪养殖户、1万兔农和6万亩青花椒等产品分散、无法加工和无品牌上网销售问题。
质量是关键,实现贫困户数据全覆盖。将赶街户码系统与扶贫开发系统结合,实行“一户一码”,在赶街村货等电商平台上公布农特产品相关信息,使消费者能够通过一键扫码获知该贫困户的农产品种类和数量,实现贫困户和城市消费者的无缝对接,推进产品价值转化,全县21675名贫困人口实现户码全覆盖。
整合产品溯源+物流,打通市场渠道全链条。完善农产品溯源体系,建立农产品生产档案,真实记录主体概况、包装标识、二维码使用等信息,实现生产过程、消费服务透明化、便民化。整合通江“四通一达”等快递物流企业5家,统一集聚到5000平方米县级城乡物流仓储配送中心,开通城乡主干物流专线4条、支线7条,实现乡镇快递全覆盖。(实习生陈俊吉 记者严波文/图)
原标题:电商扶贫的“通江模式”有三大秘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