巴中历来重视畜禽、水产业发展,优质种源得到了有效保护和合理开发利用,但受保种选育技术措施、人才支撑、地方财力、疫病风险等因素制约,部分优质品种认定工作相对滞后,未列入《国家畜禽遗传资源目录》,在更好贡献国家特色种业创新上受到一定程度的制约。
“十四五”规划和2035年远景目标建议将生物育种列入强化国家战略科技力量、坚持创新驱动发展的重要发展方向。2020年12月16日至18日举行的中央经济工作会议确定,要尊重科学、严格监管,有序推进生物育种产业化应用,要开展种源“卡脖子”技术攻关,立志打一场种业“翻身仗”。
常规年份,每年中国的猪肉供给和消费猪肉都是5000多万吨,每年是7亿多头生猪。王剑锋说,种猪选育投资大、过程长、见效慢,且需要有专业队伍,这直接影响到猪种的数量和质量,是保障生猪生产的核心和重点。猪粮安天下,稳定生猪生产,保障猪肉供应,事关“三农”发展、群众生活和物价稳定。
王剑锋建议,重视生物育种,争取建立通江银耳、空山黄牛、青峪猪、南江黄羊等地方特色物种基因库。(记者曾彦元)
原标题:重点扶持育种技术 建立特色物种基因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