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我市正处于巩固和拓展脱贫攻坚成果、有序对接乡村振兴的关键时期,急需一批带领乡村发展的人才,但由于个别村人才相对匮乏,拓宽选人渠道势在必行。对此,我市在村(社区)“两委”换届选举中,打破常规选拔方式,不拘一格任用村干部,受到基层群众一致好评。
日前,本报记者特采访了巴州区天马山镇狮子寨村党支部书记余安波、恩阳区明阳镇林家庙村文书刘小芳、南江县公山镇响水村党支部书记贾发兴,虽然他们都不是“地地道道”的本地人,但都有一个共同的目标,就是全心全意扎根基层、服务群众。
余安波:外来企业家当上村支书
“落实茶园夏季管护工作”“做好道德银行积分兑换”……翻开巴州区天马山镇狮子寨村党支部书记余安波的笔记本,每天的工作安排得满满当当。
余安波是重庆梁平区人,从西南交大本科毕业后,曾在成都一家企业工作了13年。2018年10月,他与朋友一起在天马山镇成立松巴茶业公司。2021年1月15日,经过群众推选,他当选为狮子寨村党支部书记。
有人不禁会问,为啥选个外地人当本地村官?
据悉,狮子寨村人口700余人,属人口较少的村,且常住人口几乎都是老人和小孩,没有年轻人愿意回来。日积月累,这个村最终“熬”成了全镇村干部老龄化最严重的村,连村支书的后备人选都没有。
“当时面临着换届,连村支书都选不出来,又何谈乡村振兴?”巴州区委组织部相关负责人介绍,当时翻遍了整个天马山镇的“适龄”青年,镇上相看、村里考察,外地来的“茶老板”余安波进入了大家的视线。作为松巴茶业公司的负责人,余安波长期待在天马山镇,附近的村民都认可他,于是组织上便把他纳入狮子寨村党支部书记候选人名单。
没想到试过之后,余安波高票当选,成为全市首位外省籍村支书。
上任后,不到两个月时间,余安波跑遍了全村249户人家。大到村里的饮用水季节性短缺、电压不稳,小到聚居点上的“菜园之争”,在基本掌握了村情民意后,他将所有问题梳理成“民情台账”,逐个销号。
“虽然余书记来的时间短,但他做的事情大家都看在眼里,我们非常支持他的工作。”村民周伦宗说。
为了把群众的事办好,村里重大事项决策严格按程序办理,执行“四议两公开”,即支部提议、村“两委”商议、党员大会审议、村民代表大会决议,并将决议和实施结果公布在村务公开栏。
为了发展集体经济,余安波以现有茶园为抓手,结合去年刚建成一条穿村而过的旅游骑行步道,发展起了乡村旅游,正号召村民返乡办农家乐、民宿,带领大家规模种植粮油、果蔬。
“我希望自己能让狮子寨村有个大变化,在实现乡村振兴的道路上走在前列。”说起未来,余安波信心满满。
刘小芳:宜昌媳妇儿当上村文书
帮群众卖藠头、带群众定期到医院检查……今年是刘小芳当村文书的第5年。作为一名外来媳妇,刘小芳说话慢条斯理,看起来文文弱弱,却是恩阳区明阳镇林家庙村人的“内当家”。
“我是湖北宜昌人,在城里生活了很多年,刚嫁到村里时,这里基础设施简陋,村民居住条件差。”刘小芳说,刚来时,村里人也看出她的不习惯,甚至当面揶揄:“大城市来的,在农村待得了吗?”“城里娃儿,农村日子好不好过?”
为了在村里扎根,刘小芳像本村人一样下地干活,很快融入村民中。2017年,是林家庙村脱贫攻坚工作开展的关键期,但是当时村里的干部几乎都不懂电脑,软件工作无法开展。于是,刘小芳被村民们选为村文书。
村民沈经玲说,之所以推选刘小芳为村文书,主要是因为本村年轻人少,有文化的人更少,刘小芳恰好文化高,人又能干。
“除了平时做些村上的文书工作,还要经常入户走访,了解群众需要,力所能及帮他们解决一些实际困难。”刘小芳说,村民柯德方以前是贫困户,70多岁的他患重度肺气肿10多年。自从了解到柯德方的病情后,刘小芳已记不清到柯大爷家去了多少次。她上网查阅相关资料,为柯德方制定了健康食谱及饮食禁忌,还每周定时带他去恩阳区人民医院和明阳镇卫生院检查、治疗。慢慢地,柯大爷的病好了。
“我做不出什么伟大的事情,就是想让群众都过上好日子。”在这个简单愿望的引领下,刘小芳对群众的事做到事无巨细,只要群众有困难、有疾苦,她都倾力相助。
村民沈昌玉的儿女都在外地务工,本人和老伴又常年患病,一家人指望着2亩地的藠头维持生计。但是藠头在镇上只卖5毛钱一斤,有时候一天连来去的车费都卖不够。为了让老人种的藠头卖个好价钱,刘小芳第一时间在微信朋友圈让亲朋好友帮忙宣传,并多次前往柳林食品工业园寻找买家,最终以2元1斤的价格联系到柳林绿阳食品加工厂,签订了长期合同。
“刘小芳虽然是外地人,但是干工作兢兢业业,还是我们培养的预备党员、后备干部。以后我们要继续打破条条框框,培养更多的年轻人在村里任职,早日实现乡村振兴。”林家庙村村支书邱仕东表示。
贾发兴:南江第一位异地交流任职的村支书
连日来,南江县公山镇响水村里,党支部书记贾发兴忙着为村里金银花减产申报农业保险。“今年由于气候原因,金银花产量和去年相比减产了百分之六十。现在就是尽快把保险赔付落实,为群众减少点损失。”贾发兴说。
除了落实农业保险的事,贾发兴还要组织村民对村里的200亩茶园进行夏季管护。“产业是实现乡村振兴的重要基础,是解决农村一切问题的前提。所以抓好村里的产业发展是我作为党支部书记的长期工作。”贾发兴说,其实自己并不是本村人,之前在中国科学院遗传与发育所工作,2009年回乡创业,2017年1月在公山镇槐树村担任科技扶贫党支部副书记。
那为何外村人却在响水村当党支部书记,故事还要回到2018年。
2018年以前,年龄结构老化是南江县农村基层党组织的普遍现象。数据显示,2018年以前,南江全县村党组织书记平均年龄51岁,年龄超过60岁却依然工作在一线的村党支部书记就有28人,超过全县农村党支部书记总数的5%。
长期以来,受“本村书记本村选”的传统选人局限,很多当选的村党支部书记跟不上形势、讲不清政策、做不强产业,甘当“维持会长”。
新形势催生新机制。2018年,南江县探索村党组织书记异地选任和实行“职业化”管理。贾发兴不仅有丰富的科学技术,也有丰富的农业管理经验,加上有当村干部的经历,成为南江县第一位异地交流任职的村党支部书记,到响水村任职。
响水村辖6个社213户771人,2018年之前有建档立卡贫困户142户573人,占全村总人口的74.3%,曾是公山镇最偏远、最贫穷、最落后的村。“来这里之前,我心里是没有底的。”上任之前,贾发兴一度有很多顾虑:怕群众不信任,自己不能干好工作。
贾发兴用自己的行动打消了顾虑。“很多村民认为我是外村人,不信任我。”贾发兴说,他第一个“大动作”就是通过回引、培养等方式选优配齐村“两委”干部,带领村民发展金银花产业。经过几年发展,全村金银花已经达到3400余亩,正式投产2000余亩,并通过“支部统揽+企业主导+合作社负责+农户分片实施”的模式,村民通过土地入股分红、就近务工,实现年人均增收2100元,集体经济年收入达到10万元以上。
编后
俗话说,大雁高飞头雁领。巩固拓展农村脱贫攻坚成果,接续推进乡村振兴,选好配强村级“领头雁”至关重要。
干部哪里来?答案应该是来自五湖四海。我市在村(社区)“两委”换届选举中,打破常规选拔方式,选出不必都是“地地道道”的本地人当村官,正是这一原则的生动实践。
长期以来,受“本村书记本村选”的传统选人局限,很多当选的干部班子存在文化水平偏低、年龄结构偏大、后备力量空虚、担当意识不强等问题。干部跟不上形势、讲不清政策、做不强产业,又何谈引领农村基层治理?何谈带领百姓致富?打破资历、身份、行业、地域等界限,不拘一格任用村干部,无疑是必要且富有积极意义的。
推进乡村振兴这一崇高事业,需要聚天下英才而用之,集结起有知识、有技术、有头脑、有热情的实用型干部人才,才能为乡村发展注入活力、动力;也需要给人才更多施展才华的渠道,关注农村人才成长,激励他们主动担当,各展所长、贡献力量、实现价值。
选好领头雁,配强当家人,决定着老百姓的幸福指数,也决定着乡村振兴的成色。我们希望看到更多不必都是“地地道道”的本地人当村官的新创举,期待见到乡村振兴更多新气象。(记者 何欢)
原标题:村官不必都是“地地道道”的本地人——我市村(社区)“两委”换届选举不拘一格选能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