硕大的储气罐高耸、粗大的输气管密布……夏至时节,走进四川华油中蓝能源有限责任公司,工人忙绿身影随处可见。
“作为清洁能源生产企业,华油中蓝是我市2019年成功创建的省级绿色工厂,2021年,海螺水泥成功创建国家级绿色工厂,2020年,巴中经开区工业园成功创建省级绿色工业园区,为我市高质量推动工业绿色低碳发展奠定了基础。”市经信局相关负责人表示。
锚定“双碳”目标
构建高质量低碳工业体系
走进巴州区固废循环经济企业孵化园,放眼望去,园区内外郁郁葱葱,绿意盎然,传统印象中的滚滚浓烟、粉尘、异味、噪音等看不到、闻不着、听不见了,就像一个美丽公园。
这只是巴州区落实“双碳”战略,发展绿色工业的一个生动实践,目前园区已入驻投产企业16家,其中国家高新技术企业3家;园区二期项目将建多层标准化厂房10万平方米,承接环保生态家居建材产业。
为构建高质量的低碳工业体系,我市持续实施绿色制造和智能制造工程,建设一批绿色低碳园区、绿色低碳工厂,推广绿色设计产品,打造绿色供应链企业,提升能源资源利用效率。
同时,大力发展低碳高效产业。坚定实施“工业绿色崛起”行动,一手抓食品饮料、生物医药、新能源新材料的产业升级、空间重构、创新驱动、龙头企业培育招引,打造有竞争力辨识度的绿色食品、生物医药、清洁能源产业基地;一手抓国、省在水电、光伏、风电、氢能和新能源应用、节能环保材料方面释放的利好政策,发展新能源新材料细分领域先进制造业,如风电光电设备及零部件生产、新能源汽车及零部件生产,力争“零突破”、争创“首台(套)”。
对于传统高耗产业实行改造升级,紧盯采矿、五金、纺织、水泥、平板玻璃加工等传统高耗能产业和单位产品能耗高企业,推动设备换芯、工艺升级、技术革新,推进电能替代和氢能等清洁能源利用,降低单位能耗和碳排放。
“搬进来后,我们花费了300多万元引进新的除尘设备,满足了绿色低碳要求。”四川正大未来建筑科技运营公司总监赵毅介绍。
此外,坚决遏制“两高”项目上马。全面排查存量、在建和拟建“两高”项目,严格落实新建、扩建高耗能高排放项目产能等量或减量置换。制定完善高碳低效产业退出机制,对“散乱污”、高耗低效企业,加大淘汰落后产能力度,将碳排放强度指标纳入工业项目政策资金支持评价体系,重点支持低耗高效企业。
紧跟“双碳”形势
提升主导产业价值链能级
“你们生产中产生的玻璃废渣,可以卖给我们作复合板生产原料。”“太好了,我们两家是‘邻居’,这事成。”近日,在政府的牵线搭桥下,固废循环经济企业孵化园内的泰鑫磊玻璃制品有限责任公司与瑞林建材科技公司谈起了合作。
“政府给我们挂上绿色发展‘专家号’,为企业绿色发展提供指导、帮助,让我们发展信心十足,今年公司产值将突破1亿元。”泰鑫磊玻璃制品有限责任公司办公室主任石飞感慨道。
落实“双碳”战略,我市特邀中国航空工业发展研究中心管理工程研究所专家,深入企业一线作绿色高质量发展诊断,一企一诊断报告、一改进方案,增强企业绿色发展信心。
瑞林建材科技公司把尾料品变成生产新型复合板材的原材料,吸纳利用园区内其他企业的废弃无害尾料品,全面助力园区绿色生产;
正大未来建筑科技公司建立渗漏治理行业唯一工程技术研究中心——“四川省建筑渗漏治理工程技术研究中心”及市级院士(专家)站,研发生产出一系列独具市场竞争力的绿色渗漏治理产品;
……
“下一步,我们要继续紧跟‘双碳’心事,提升主导产业价值链的能级。”市经信局相关负责人表示,在食品饮料方面,重点发展具有高附加值的白酒、茶叶,具有竞争优势、地理特色、区位品牌的肉制品加工业和矿泉水,因地制宜延伸产业链条,打造高质量产业集群。在生物医药方面,采取“本地企业培育壮大+龙头企业引进+一二产融合发展”方式,抓好杜仲、芍药、黄精、枳壳等中药材精细加工,把中药标准提取物和中成药、中药优质饮片、现代生物制品生产做专做特,推动生物医药扩面提质;引导现有企业开展产能提升和技术改造行动,推广新工艺、新技术应用,提高产品档次和附加值,形成“种植—饮片加工—提取物—中成药”的全产业链条;持续抓好解毒降脂片、保心宁片、青钱柳制剂、金银花露等专利产品后续开发和品牌培育力度,擦亮“巴中制药”品牌。在新能源新材料方面,以天然气发电、华油中蓝CNG和LNG、石墨新材料、建丰林业超强刨花板、中科乐美超微细粉体材料的基础上,丰富产业内涵,积极发展水力发电、光能发电、风力发电、节能环保材料、储能材料、隔热材料、变性材料等产业,推动新能源新材料产业多点开花、加快发展。
聚焦“双碳”导向
推进绿色低碳科技创新
“去年,我们的产值达到12.5亿元,首次突破10亿元大关,纯利润创历史新高。”四川华油中蓝能源有限责任公司董事长张占伟介绍,企业能突破销售十亿元大关,在于公司过硬的核心技术,准确把握LNG市场消费快速增长机遇。
作为清洁能源企业,华油中蓝主要生产液化天然气,一期装置年LNG产能35万吨,日处理天然气量150万方。开年以来,该公司延续了2021年以来强劲的发展势头,订单大幅增长。
另一边,在位于巴中经开区的建丰新材料有限公司年产60万立方米的绿色新型人造板智能生产车间,从原料堆放区一路走到刨花板成品储藏室,7万多平方米的厂房内没有异味,全面实现自动化、智能化、绿色化生产。
聚焦“双碳”导向,我市积极引导企业抢抓发展机遇。鼓励企业把握“双碳”经济形势,进军光伏发电、生物质发电、规模化储能、节能环保等领域,加快储能、碳捕集封存和利用、生态碳汇等领域关键核心技术的研发攻关,抢占发展“高地”。
同时,强化技术产业协同发展。以建材、纺织、五金等行业为重点,制定相关激励政策,鼓励支持重点碳排放企业与国内外科研院所合作开展碳捕集和碳封存技术研发、应用和试点。
“在抓好高耗能企业整改提升的同时,将更加注重抢抓‘双碳’政策红利,推动食品饮料转型升级、生物医药扩面延链、新能源新材料突破发展,不断提高主导产业的价值链、竞争力,为加快绿色崛起贡献更多工业力量。”市经信局相关负责人表示。(记者 何欢)
原标题:“双碳”目标下,我市探索三条路径——高质量推动工业绿色低碳发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