四川新闻网消息 3月5日,随着农机手熟练启动旋耕机、施肥机,农机缓缓向前驶去,只见田地里黄泥翻飞、细肥入地。
眼下,春耕正当时。在巴中市通江县铁佛镇观山坪村,经过大半年的“小改大、坡改平”田地整治,如今已田成块、地平整、路相通、渠相连,田里正在作业的翻耕机将大土块打细、凹凸的田面填充平整,随后施肥机均匀而又自动地施上有机肥,正在为机械化种植大豆玉米带状复合种植做好准备。
“这种机械化操作的大场面过去从来没见过。”今年60余岁的铁佛镇观山坪村村民何泽说,“我家4亩多土地,这里一块那里一角,以前用牛耕要三四天,而且辛苦得很。现在全都流转给了村集体,在里面务工80块钱一天按时结,再养点鸡、鸭等小家禽,加上土地流转费,再分点红,一年下来收入比以前高,还不累。”
铁佛镇观山坪村只是通江县“优质粮油+青峪猪”现代农业园区的一个点位。整个园区涉及广纳、铁佛和三溪3个乡镇15个村,规划总面积约10万亩。以发展山地高效高质粮油产业为重点,统筹规划优质粮油生产、产品加工、冷链物流、科技研发、产业示范、综合服务、乡村旅游等功能板块,构建“一带一核三片三环”新发展格局,打造多业态多要素集聚的优质粮油+青峪猪“30亿+”产业集群。去年下半年,3个乡镇陆续实施高标准农田提升改造并进行现代化生产,截至目前,已经完成3700余亩农田改造,并从上个月开始陆续投入到今年的春耕生产当中。
“去年入冬后,我们就已经在广纳镇构花坪村实施了1800余亩的全程机械化的油菜种植,目前长势非常好。”粮油产业园项目相关负责人张牧介绍,“当前组织了旋耕机、开沟机、施肥机等30余台机械,正紧锣密鼓地在铁佛镇的观山坪村、平坝村进行2500余亩的玉米大豆带状复合种植。”
近年来,通江县始终把园区建设、高标准农田建设作为实施“藏粮于地、藏粮于技”战略的重要抓手,聚焦广纳、铁佛、三溪等粮食生产主产区,加大投入力度,优化建设内容,向科技要产量、向效率要效益,持续开展高标准农田“宜机化”改造提升和改善现代农业装备结构,补齐现代农业装备短板,推动山区农机化高质量发展,促进农民增收、农业增效、农村变美,全力推进乡村振兴。
“今年春耕以来,我们以园区为载体,大力推广玉米+大豆复合种植全程机械化,机器一天可以耕四五十亩,效率相当于传统耕作的30到50倍。”通江县农机推广站余东海说道,“下一步,将持续推广适合我们山区的各类机械,及时兑现农机购置补贴,加强农机、农艺融合,实现粮食扩面增收。”(供稿:通江县委宣传部 陈立 程聪)