四川新闻网消息 为激发基层人大工作的生机与活力,搭建起畅通社情民意的连心桥,打通代表联系群众的“最后一公里”,通江县壁州街道高标准打造人大代表之家和人大代表联络站,为人大代表履职搭建平台,紧贴民心办实事。
“家站”建设高标准,代表履职有平台
为了更好发挥人大代表的作用,街道按照“混合编组、多级联动、履职为民”的原则,建立“1+4+N”代表网格工作体系(即:1个街道人大代表之家、4个片区人大代表联络站、16个原代表选区),高标准打造人大代表之家和人大代表联络站,配备完善办公设施设备,建立健全工作机制,营造浓厚文化氛围,建设为民服务的“连心桥”、代表学习的“大课堂”、政策普及的“宣传站”、群众诉求的“民意窗”、政府工作的“监督岗”。
人大代表“家、站”重点围绕学习交流、代表述职、接待群众、走访联系选民群众、调研议事、意见办理等6个方面组织开展好人代会闭会期间的人大代表活动,实现“家、站”常用、代表常来、实事常办、群众常赞的履职新常态;做到学习交流常态化、代表述职规范化、接待群众制度化、接待群众制度化、走访联系选民群众形式多样化、调研议事专题化、意见办理程序化,推动人大代表“家、站”真正发挥实效,使代表“家、站”作为人大代表开展履职活动的主阵地作用得到充分发挥。
联系群众新模式,实事办理贴民心
各级人大代表按照“全域覆盖、全网整合、全程联动、全时响应”的要求,采取定格、定人、定责、定效的方式,创新推行“网格+邻里圈”“网格+单位圈”“网格+单元格”模式,密切联系群众,接地气、察民情、聚民智、惠民生,充分发挥人大代表紧密联系群众的作用,切实解决辖区内群众最关注的小事、操心事、烦心事,为加快建设“一县三地”社会主义现代化新通江贡献智慧和力量。
截至目前,各级人大代表共走访群众3000余人次、收集反馈各类问题1300余个,提出意见建议80余条,推动解决民生实事50余件,通过市、县代表向市、县人民代表大会提交代表建议60余条,向县人大常委会提交建议110余条。在代表的建议、配合、参与和支持下,完成城南大道提升改造和红场街等48个老旧小区基础设施改造,加装电梯98部、背街小巷路灯135余盏,完成智慧化小区建设12个,新建老年综合活动中心3个,社区食堂1个,停车位1000余个,完成厥溪沟、山花顶和老交警队片区等重点建设项目征拆、省级文明城市、天府旅游名县创建等工作,满足群众多元化需求,切实增强群众的获得感、安全感、幸福感。(供稿:通江县壁州街道 赵梓雯 张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