为有效提升医疗卫生服务的公平性、可及性,全面推进卫生健康事业高质量发展,日前,通江县印发《“十四五”医疗服务体系规划》(以下简称《规划》)。《规划》聚焦“强县、活乡、稳村”,加快构建“一核五副·七干多支”新型医疗卫生服务体系。到2025年,基本建成与全县经济社会发展水平相适应、与居民健康需求相匹配的优质高效整合型医疗卫生服务体系。
公共卫生体系基本建成。《规划》提出,坚持预防为主,突出“常态”和“应急”两条主线,构建横向到边、纵向到底的预防、救治、应急防护网络。推进疾病预防控制体系改革,整合重组县疾病预防控制中心和卫生健康监督执法机构。以大数据等信息技术为支撑的监测预警和应急处置体系全面建立。疫情处置和公共卫生体系更加完善,突发事件紧急医学救援体系持续强化。建成能够有效应对重大疫情和突发公共卫生事件、满足公共安全需要的强大公共卫生体系。到2025年,专业公共卫生机构人员数增长到1200人,每万人口专业公共卫生人员数(人)不低于6.12人。每万人口配备1-1.5名卫生监督员、1.5名妇幼保健机构保健人员。
医疗服务体系加快完善。《规划》提出,将通江县人民医院建设成县域医疗中心和临床医学研究中心,并建成国家三级甲等综合医院,推进县中医医院、县妇幼保健院“三乙”升“三甲”,通过县疾病预防控制中心“三乙”复审;按照二级综合医院标准,建成诺水河、至诚、永安、洪口、铁佛5个县域医疗卫生次中心,“一院一专科”推进乡镇卫生院错位发展,村卫生室基本能提供“能西会中”诊疗服务。
中医药服务体系持续健全。《规划》提出,加快优质中医医疗资源扩容,努力建成全国基层中医药工作示范县,争取将通江县纳入四川创建全国中医药综合改革试验区的支点,依托县中医医院建成两个省级重点专科、中医药传承创新中心、中医药适宜技术推广中心,打造全县中医药传承创新“升级版”,大力发展中医传统医学和治未病,中医馆或中医综合服务区和中医医联体覆盖县域中医机构、中医诊所,建成至少50个村级“中医阁”。到2025年,每千人口中医类别执业(助理)医师数达到2.7人,每千人口公立中医医院床位数达到0.9张。
健康保障体系逐步完善。《规划》提出,大力发展托育、托管服务,以“两癌”“三病”为重点,提高农村妇女病综合防治能力,实施“银龄健康工程”,建立健全综合连续、覆盖城乡的老年健康服务体系,职业健康、心理和精神卫生、健康教育、康复、医疗、血站等全方位全周期健康保障体系更加健全。到2025年,每千人口拥有3岁以下婴幼儿托位数4.5个,二级及以上综合性医院设立老年医学科比例达到65%,人均预期寿命达到78.5岁。(来源:巴中日报全媒体记者 李建军)
原标题:全方位全周期保障人民群众健康需求