市委四届十二次全会从战略高度擘画了加快建设“三市两地一枢纽”的宏伟蓝图。通过认真学习此次全会精神,笔者认为,对于实现区域的高质量发展,需要以更大的视野、更快的速度、更实的作风、更优的环境把高质量绿色发展理念贯穿到建设“三市两地一枢纽”全过程。
要以更加解放、宽广的视野和胸怀来思谋巴中高质量发展
巴中地处秦巴山区腹地,因自身发展严重不足等因素影响,不少干部思想上不同程度存在畏葸不前、保守畏难倾向,如果不从根本上破除这些消极思想,必然会带来在发展问题上的保守僵化。只有进一步解放思想、提高站位,以更大的视野更宽的胸怀直面当前巴中经济发展所面临的各种问题,方能化挑战为机遇、让蓝图变现实。这就要求我们不仅要把巴中摆在全国发展的大局来考量,还要以国际眼光来审视。如果仅从偏居西南一隅来思考巴中发展,就必然陷入“追不胜追”“赶不胜赶”的怪圈。因此,把巴中的发展放在世界发展的同步轨道上来思考,从积极探索融入“一带一路”总体架构的角度来谋划,既是当今世界以信息化、物联网为依托的“地球村”经济格局的必然,也是巴中实现高质量发展的明智选择。那么,目前从世界角度来思考巴中发展的方向在哪里呢?我们从以色列农业、北欧信息电子产业、法国南部葡萄酒产业、美国大平洋诸岛旅游业等都可得到启发。就巴中而言,能够在世界经济舞台上角逐的,便是以农业、旅游和康养为代表的绿色产业。这也是我们打开山门对外大开放、打开心门思想大解放的逻辑起点。从这个基点出发,我们要站在全球发展的大局,思考谋划我们的绿色产业发展,更加深刻认识五大发展理念内涵,深刻认识长处与短处、利好与弊端、近期与长远、质与量的辩证关系,坚持创新引领,突破旧的思维方式,进一步解放思想,推动巴中绿色产业、绿色产品价值在实现环节和供给侧端进行变革和创新,使宝贵的、有限的、可持续的绿色生态资源发挥出最大效益。
推进高质量发展,要把握稳中求进总基调,让“进”的因素占比更大
高质量发展应突出稳中求进的总基调,突出质量优先。从全国的发展角度而言,这一定位无疑是准确且必须的。但是,如果具体就巴中这一发展不充分的地区而言,在把握稳中求进总基调的同时,还应在保证质量的前提下,突出“进”的比重。从全国发展态势来看,巴中的发展远远滞后于全国甚至全省。立足于这一现实市情,巴中的发展不是太快,而是太慢。要解决这些问题,如果我们一味“求稳”,而不能以只争朝夕的精神集中精力解决自身存在的发展顽疾,那么将会失去在新一轮竞争中的后发赶超优势。稳中求进,落脚在进,稳只是节奏。不能简单地把稳中求进理解为一味求稳,而放弃进。也要看到,正因为我们的经济发展处于一个相对粗放和市场发育不充分、市场机制不健全的阶段,这在某种程度上使我们可以避免当前其他优先发展地区普遍存在诸多问题,按照“大道至简”的精神,让我们在后发赶超中没有包袱、轻装前进。
推进巴中高质量发展,核心是推进绿色发展。要立足巴中绿色生态优势,把加快发展、跨越发展作为主轴,在发展和改革的进程中实现经济结构的内在调整,用更高更快的发展速度做大做强经济总量,用高质量绿色发展解决当前面临的问题和突出矛盾。要结合巴中实际,具体问题具体分析,理性直面自身发展不足,统筹质量、效益与速度的关系,把更快的速度与更优质的发展结合起来,从奋力后发赶超振兴发展、加快建设“三市两地一枢纽”的总体定位出发,科学把握绿水青山与金山银山的关系,破除长久以来依山而居、靠山而作、划山而治的“分散式”路径依赖,树立一体化、协同化、差异化发展思维,再通过强强联合、特色结合、优势组合,聚力打造具有区域竞争力的新增长极,进而培育形成区域发展整体规模优势和特色差异品牌,努力推动“生态经济化、经济生态化”,全力构建现代化生态经济体系,让高颜值的生态环境与高水平的经济发展服务并统一于高质量绿色发展之路,既要绿水青山也要金山银山,把绿水青山变成金山银山。
要把提高执行力、推进工作落实,作为实现巴中高质量发展的重要手段
推进巴中高质量发展,关键在党,关键在人,核心在于有一支推动工作落地落实的优秀干部队伍。一是要立说立干、立干立行。时代呼唤“李云龙”式的干部,这种呼唤对于巴中而言,更加迫切。善谋事者,必先要找准问题的症结所在,然后再寻求解决的办法。坐而言,不如起而行。不去干不去行,半点马克思主义都没有。二是要敢于破冰,敢于直面问题。就干部自身发展而言,要把他们放在艰险复杂、需要解决矛盾和问题的地方去磨砺锻炼,用解决问题开创一方新局面来证明才干。特别是在历史与现实诸多复杂因素和多重利益格局交织的困局中,要敢于冲破自身格局的狭隘束缚,敢于突破陈规陋习,敢于打掉形式主义和官僚主义的藩篱,用最快的节奏、最硬的手段、最实的效果来体现工作成效。三是需要一个坚定支持、悉心培养、宽厚容错、善意提醒的干部成长环境。发展越往前推进,阻力越多,越没有现成经验可循。在“摸着石头过河”的复杂环境下,越需要我们保持定力,以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为指引,把握当前、立足长远,执正道而行、攀艰险而上,如果在前进中发现错误,须给干事创业的干部一些宽容、一份鼓励,让他们得以从容施展抱负。四是要最大限度地压缩那些懒政惰政、热衷功名、袖手旁观、冷嘲热讽、遇事绕道、见难即溃的所谓官场“混子”“油子”的空间,坚决反对四平八稳、不求进取,贪虚名、玩概念,以个人功利为目的、事事考虑功成在我的浮躁作风。
推进巴中高质量发展,需要营造一个良好的营商环境
离开良好的发展环境,高质量发展无从说起。巴中的发展环境必须要比其他地区更加宽松,条件更加优渥。一是政府要切实尊重企业,尊重经济规律。要严格依法办事,让市场法则和市场调节真正有效。要让能够用市场手段和法律解决的问题都能依靠市场自身的机制来解决,坚持权利平等、机会平等、规则平等。二是市场主体的培育问题。要彻底改变千百年来形成的“轻商”“仇商”观念,形成“全民皆商”“全民思富”的社会氛围,让千千万万的人敢于闯市场,让一切劳动、知识、技术、管理、资本的活力竞相迸发,鼓励千千万万劳动者通过诚实劳动、守法经营致富,培育更多的职业经理人、经纪人进入市场。要把支持农民工返乡创业、在家门口挣钱作为主攻方向之一,进一步放宽市场准入,激励他们投资兴业的信心、坚定他们创业创富的决心。要让科技和资本市场参与到发展中来,发挥其技术引领和货币支撑作用。要在信贷及资金融通上给予政策支持,特别要结合各地实际,选准发展主要方向,以绿色产业发展为主轴,依托“互联网+”,以打造大数据农业、定制化农业、智能化农业为方向,使农民不需要离开土地就可以成为农业工、农民工。三是深化放管服改革,进一步简化办事程序手续,树立良好政风行风,坚决打击吃拿卡要行为,为企业发展提供更多的优惠和便利。同时,要切实提高执法队伍素质,使其能够熟悉和掌握现代市场和金融常识,能够运用法治思维和法治手段来解决和处理面临的各种复杂市场监管问题,最大限度从有利于企业健康成长的角度,既注重严肃打击查处非法,又激发市场主体参与竞争、寻找商机、自我壮大的创业激情,在政策和法律允许范围内体现柔性和关怀,以一流的执法素质保护一流的营商环境,为加快建设“三市两地一枢纽”贡献力量。
原标题:以更大视野思考巴中高质量发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