李朝曼
我的家乡,巴中恩阳
说她小,地图上找不到她,
说她大,是我成长的地方,
心目中,它至高无上!
恩阳的历史是悠久的,
她建于隋,兴于唐,
二十多条古街,
数百座明清古建筑,
几百年的风风雨雨,
她屹立不倒,保持原样。
恩阳的建筑是奇特的,
房子沿着地形,
拾级而建,
却错落有致,
对称有序。
地基不用推平,
街道也无须笔直,
弯弯曲曲,高高低低。
木板房一户连着一户,
也同样是一条别致的街。
青石板铺成的路,
无须打扫,
一场大雨将它冲得干干净净,
下水道就在房子下面,
只听见水声,却不见水痕。
谁说古人不懂环保,
下水道从不排向河道,
只流入自家粪池,
为周边的农村提供肥料。
两相比较令我们惭愧,
当代人为省事,
一股脑将脏水排入河道。
恩阳的街道是奇特的,
想下河吗?总离不开先上坡,
这种阶梯似的街,逛街也有爬山的感觉,
这种有坡度的街道,
有效地降低了洪水的侵扰,
六五年百年一遇的洪水,淹了半个恩阳,
低洼的街被淹了,
中间的高地成了一个岛,
人们都涌向镇中心的姜市新街,
当时没有直升机,
没有冲锋舟,
洪水扫走了沿河的街,
但恩阳人居然无一伤亡,
那高高隆起的街道,
让无数恩阳人避免了一场灭顶之灾,
这是千年的古镇在冥冥之中庇佑它的儿女。
恩阳是红色的,
九十年前的红四方面军,
在这里建立了苏维埃政权,
短短两年间,
上万名恩阳儿女走上民族兴亡的战场,
很多人血洒疆场,
为新中国诞生做出贡献,
他们的名字被人传颂,
事迹刻在了川陕革命纪念碑上。
恩阳是繁荣的,
儿时那清澈的河面,
摆渡船穿梭不息。
一排排顺江而下的木船,
将各种日用品送到恩阳,
这条河成了交通要道,
夜间,船上灯火闪耀,
船是他们的载具,
也是他们的家,
一排排整齐排列的木船,
像一座新建的小屋。
清晨,河堤里熙熙攘攘,
那是最热闹的自由市场。
瓦鸭滩,那浅浅的河滩,
是我们儿时戏水的天堂。
今日的恩阳,
也跨入现代化的行列,
三条高速公路桥跨江而过,
古老的小镇变得喧嚣,
那沿河的青草,
悠闲的牛羊,
还有那遮天蔽日的黄桷树,
已不见踪迹,
只看见鳞次栉比的高楼、高级酒店、商铺和宽阔的广场。
它变成了现代的模样,
在我心目中那清澈的河水,摆渡的船工,
还依稀停留在记忆中。
我现虽不住恩阳,
但常常梦回故乡,
我爱你,
可爱的故乡,美丽的恩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