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月5日,巴中市迎来“乙类乙管”后第一个开学季,全市45余万中小学生当天集中开学。受疫情影响,去年秋季学期,巴中市中小学生居家网课时间长,寒假长达2个月,学生未参加期末素质测评。针对这些情况,本报记者采访了市教育体育局相关负责人。
中考或为正常行课"让路"
去年秋季学期,巴中市受疫情影响,致学生多轮居家学习,期末放假时间早、假期长,巴中市所有中小学校均未进行期末素质测评。
市教育体育局相关负责人介绍,今年春季学期学时长达5个月,全市开学通知中明确要求,各县区视本地情况,统筹把握教学进度,将中小学期末为了素质测评安排在开学2至3周后。
该负责人还透露,为保证各地中小学校正常行课,省教育厅下发通知,建议各市州将中考时间调整到高考结束后的第一或第二个周末。巴中市计划将中考时间调整到高考结束后的第一个周末,也就是6月10日至11日。该负责人说,中考为正常行课“让路”,一是中考不再占用考点学校其他年级教学资源,二是保证带考、监考老师的正常授课,不与中考发生冲突。
加强学生健康和心理监测
该负责人介绍,按照国家教育部和省教育厅相关文件要求,巴中市将科学高效统筹学校新型冠状病毒感染疫情防控和教育教学工作。师生出入校门不再提供核酸证明,但其他外来人员进入校园须提供核酸或抗原阴性证明。师生返校后连续7天开展健康监测,落实晨午检制度、传染病疫情报告制度、因病缺勤缺课追踪登记制度,建立学生健康信息电子台账,并储备充足的防疫物资。
对于“阳康”学生,各学校将做好学生体质健康监测,遵循循序渐进原则,制订学生“阳康”后体质健康恢复计划,逐步提升学生体质健康水平。
针对社会上出现的“阳康”后学生体育课、中考体育科目调整等问题,市教育体育局青少年体育与竞技体育科负责人说,新闻中“阳康”学生因体育课而出现的问题,系特殊体质引发的个例,不具有普遍性。开学后,巴中市各学校将对学生体质进行一次全面测评,按照测评数据,制订科学的学生体质提升计划。同时,将严格落实国家体育与健康课程标准,引导各校完善“健康知识+基本运动技能+专项运动技能”学校体育教学模式。广泛开展校园普及性体育运动,着力保障学生每天校内、校外各1小时体育活动时间,中小学每天安排不少于30分钟大课间体育活动。
“一方面,去年长时间居家,让部分学生行为习惯、心理方面出现一定的问题。另一方面,今年春季学期学习任务重,可能会让部分学生有压力。”市教育体育局基础教育科负责人说,今年春季学期,巴中市教育系统将把加强学生心理监测、关注学生心理健康作为重点工作,鼓励各校通过一对一辅导、主题活动和家校共育,对问题学生进行心理辅导和心理矫正。
高效课堂助力教学提质增效
打造高效课堂,提升教学质量,将成为今年春季学期巴中市教育工作的主旋律。市教育体育局基础教育科负责人介绍,本学期,巴中市将进一步深化教学改革,推进建立现代课堂教学模式,促进课堂教学提质增效。深入落实“双减”工作,加强校外培训机构治理,减轻学生校外培训负担。深入实施“四质工程”,不断加强课程体系建设、着力构建高质量课堂、推动育人方式变革。高质量开展课后服务,优化课内外教育结构,构建学校课内+课外育人体系。
该负责人还透露,为减轻学生校外培训负担,市教育体育局开学前发文要求,各地各校与校外培训机构联合举办小语种班级的,从即日起全面停止新生招生工作,对学生有需求的,由举办学校广泛收集意见形成方案,经县(区)教育主管部门规范审批并报市教育体育局备案后方可实施新一轮招生。对现行的在校小语种办学情况要严格监管,切实保障学生及家长合法利益,平稳推进。
据了解,2月5日开始,市教育体育局领导班子成员分别带队,成立了6个督查组,分赴各市级学校和县区学校,开展开学第一会召开和开学第一课落实、开学条件保障、疫情防控、办学行为规范及重点工作推进、学校食品卫生及校园安全、正风肃纪专项监督等春季开学重点工作督查,15日前,每个督查组督查学校不得少于5所。(记者 罗黎明)
原标题:我市45万中小学生集中开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