四川新闻网消息(陈珮云 记者 陈连波 摄影报道)3月30日,巴中市举行《在重大工程项目中大力实施以工代赈促进当地群众就业增收实施方案》解读新闻发布会。会上,相关部门负责人对该方案的出台背景、在重点工程中大力实施以工代赈的重要意义和主要政策内容等进行了解读。
![]() |
据了解,2月10日,巴中市人民政府印发《关于在重点工程项目中大力实施以工代赈促进当地群众就业增收实施方案》,明确提出在交通、水利、能源、农业农村、城镇建设、生态环境、灾后恢复重建等七大建设领域的重点工程项目中实施以工代赈,并结合巴中工作实际,明确了适宜实施以工代赈的重点工程项目对象和范围。同时,根据国家、省对重点工程项目实施以工代赈的工作要求,提出了六项重点工作任务,并落实了每项工作任务的责任单位。
据巴中市发展和改革委员会党组书记、主任吕爱国介绍,“十四五”以来,巴中市已实施以工代赈专项项目48个,带动项目地群众就近就业3250人,累计发放劳务报酬2244.51万元。2021年以来,在农业农村基础设施建设领域采取以工代赈方式实施项目113个,总投资3.62亿元,累计吸纳当地务工群众6084人,发放劳务报酬3444.29万元。2022年,巴中在青裕口水库和江家口水库等重点工程项目中实施以工代赈,截至目前已稳定带动337人参与工程建设,发放劳务报酬1200余万元。“总的来看,以工代赈专项项目制度完善、实施规范,在农业农村基础设施建设领域推广以工代赈方式稳步推进、成效明显,在重点工程项目中大力实施以工代赈的条件已基本具备。”
“根据以工代赈工作实践,每投入1亿元资金实施以工代赈,可提供约2000个本地就业岗位,向务工群众发放劳务报酬2000万元以上,人均增收1万元,稳就业促增收效果明显。”吕爱国表示,在重点工程项目中大力实施以工代赈,将发挥政府投资“四两拨千斤”和“一石二鸟”的作用,“这既是政府主导完善收入分配、促进共同富裕的重要民生政策,也是强化低收入群体就业保障的创新制度设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