7月11日上午7时刚过,巴州区兴文小学三年级2班班主任樊丽君通过小程序“班级小管家”发布“防溺水安全打卡”,要求家长报告学生假期安全情况,引导家长切实履行监护人的教育和监管职责,确保孩子度过一个平安假期。而这样的事情,樊老师每天都要“重复”做,对未按时打卡的家长,老师会跟进提醒,掌握学生动向。
暑期是安全事故多发时段,预防儿童意外伤害不容忽视。孩子们在畅享快乐假期的同时,切勿把安全抛之脑后。针对较为高发的意外伤害类型,应该如何预防,记者采访了相关部门工作人员及临床医生。
谨防溺水
家长要加强监护
夏季天气炎热,是溺水的高发季。近几年暑假,有关中小学生不幸溺水的新闻并不少见,为我们敲响了警钟。
市消防救援支队宣传员唐靖濠介绍,溺水是儿童安全事故中较为常见且后果严重的一种,溺水事件不止发生在江河湖海,只要有水的地方就有可能发生溺水,如游泳池、水池、沟渠、池塘、无防护围栏的河流、水缸、浴缸等。
“家长一定要加强监护,严格教育孩子不要私自下水游泳,不擅自与他人结伴游泳,不在无家长或老师带领的情况下游泳或在水中嬉戏打闹,不到无安全设施、无救护人员的水域游泳,不到不熟悉的水域游泳。另外,不熟悉水性的也不得擅自下水施救。”唐靖濠说,家长陪伴时,务必尽到看管义务,不要专注于手机或其他事务;平时应教会儿童基本的游泳和自救方法,还要教授儿童如何识别湖泊、河流及水域周边的警示标志。
安全出行
严格遵守交通规则
“不遵守交规是交通事故频发的主要原因。”市交警支队直属一大队一中队指导员祝林介绍,暑假期间,应教育小孩不要独自过马路,应遵守交通规则,不闯红灯,过马路时要按交通信号灯指示走人行横道,注意多观望往来车辆,不要在马路边或车辆盲区内玩耍打闹。
另外,不骑车带人,不乘坐无牌无证车辆、超载车辆;外出游玩时,要选择安全、正确的交通工具,与亲人朋友实时保持联系,切实做好人身安全防护工作。
“如果带孩子自驾出行,一定要保证交通工具安全可靠,避免疲劳驾驶,杜绝酒后驾驶。”祝林说,乘车时,不论距离远近,家长都不要抱着孩子,更不能抱着孩子开车,主动使用安全座椅、安全带、头盔。
居家注意
及时消除家中安全隐患
“在自己家中也不是百分之百安全的。”唐靖濠说,包括电器安全、食品安全、跌倒等。
跌倒在儿童安全事故中占有一定比例。孩子跌落后容易损伤头部。孩子的年龄越小,其头部所占身体的比例就越大。所以,年龄越小的孩子发生跌落后其头部受到损伤的概率越大。
在居家安全上,请不要让孩子独自留在家中,提醒孩子不在飘窗或阳台上玩耍,不私自在家玩火,不随意触摸不了解或不熟悉的电器设备,不用湿手或湿布触碰家用电器,不往窗外抛物,以免发生意外。要在家长监督下,规范使用燃气设备、刀具等。如遇火情,切勿逞能去扑救,要第一时间向周围人求助或拨打119。
唐靖濠提醒,在消除安全隐患上,家长应及时清除家中地面、台阶上容易绊倒孩子的杂物,如玩具、起褶的地毯、地板上的电线等;阳台、窗口不应摆放桌椅类物品,防止儿童攀爬。保持家中地面不湿滑,浴室铺上防滑垫或贴上防滑砖。
正确饮食
养成卫生、节俭好习惯
暑期来临,孩子们放假在家,有的家长由于工作繁忙,不能为孩子准备一日三餐,因此,会把一些即食食品当作正餐让孩子当饭吃。汉堡包、炸薯条、蛋糕、饼干、泡面、果冻等等,可谓五花八门。殊不知,如果孩子在假期中与这些食品为伴,会给身体健康带来很大影响。
市中心医院儿科副主任医师姜松介绍,夏季高温,食物易变质,要注意饮食安全,严防食物中毒。不要随意食用生冷食品或不洁食品,不购买街边小摊“三无”食品,切忌暴饮暴食,养成卫生、节俭的好习惯。
户外活动
及时掌握防灾减灾知识
夏季雷雨天气频繁。据有关部门不完全统计:我国每年因雷击造成的伤亡一直持续在3000-4000人,而且这一数字仍在持续上升……
“我们要多了解防雷电和自然灾害知识,外出前及时关注天气预报和预警信息。”唐靖濠表示,遇到雷雨天气时,请确保孩子留在室内,并关好门窗,拔掉电源插头。在外遇雷雨天气时,要避免在树下、水边、高压线路等危险区域逗留,在积水中行走时,要注意观察,尽量选择在贴近建筑物区域行走,防止跌入下水管道等竖井、地坑中。
在雨中走时,不能撑铁柄雨伞,手拿铁等金属类的玩具最好收起来;避雨时不宜在铁栅栏、金属晒衣绳、架空金属体以及铁路轨道附近停留。
另外,要提防高温晒伤。姜松说,夏日高温,白天尽量不要在烈日下长时间活动,外出时要注意做好防晒,比如:穿防晒服、打遮阳伞、戴防晒帽等。在大量出汗后,要及时补充水分,切记不要马上冲洗凉水澡。同时,暑假期间还要防止烧烫伤发生。
假期已经开启!有效利用好暑假时间,在确保安全的情况下,多开展或参加积极、健康、有益的活动,进一步开阔视野、陶冶情操、增强体魄,让孩子们安全度过一个充实而又愉快的假期。(供稿:巴中日报全媒体记者 李建军)
原标题:暑假已开启 莫让安全“放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