巴中:加快实现从“生态颜值”向“经济价值”转变

2024-12-27 17:18 来源:四川新闻网
编辑:刘浩然

陈珮云 四川新闻网-首屏新闻记者 陈连波 摄影报道

12月27日上午,巴中市生态环境局召开新闻发布会,通报巩固提升国家生态文明建设示范区工作情况。

通报称,南江、通江2个县获评国家生态文明建设示范县,恩阳、平昌2个县(区)获评“两山”实践创新基地,巴州区获评省级生态县,2022年11月,巴中市成功创建全省首个地级国家生态文明建设示范区,实现了市级和县区国、省生态文明建设示范和“两山”实践创新基地创建命名授牌全覆盖。

夯实生态本底 持续打造良好生态环境

生态环保是“国之大者”。近年来,巴中市生态环境局以美丽巴中建设为统揽,深入推进污染防治攻坚,持续深入打好蓝天、碧水、净土保卫战,强力推动生态环境质量改善。

——大气环境方面:聚焦工业源、移动源、扬尘源、面源等重点领域,持续深入实施“六大专项行动”,组建帮扶专班常态开展秸秆禁烧督导工作。截至目前,环境空气质量优良率96.1%,同比上升1.7%;PM2.5累计平均浓度27.7ug/m3,同比下降2.8%,环境空气质量综合指数稳定保持全省第4位。

——水环境方面:整治污水直排问题61个,新(改)建污水主支管网121公里,维修、更换破损污水管网45公里,建成巴州区城区排水管网智能化地理信息系统,实现7个城市及190个乡镇及以下集中式饮用水水源地水质达标率100%,10个国、省控断面水质优良率保持100%,全市建制镇生活污水集中处理率达86%、城市生活污水集中处理率达99%,污水集中收集率在全省排名前列。

——土壤环境方面:开展新污染物调查,整治尾矿库环境风险问题41个,完成4个污染地块风险管控修复,全市受污染耕地安全利用率99.4%,污染地块风险管控修复率100%。

——农村环境方面:持续深化“3445”农村生活污水治理模式,推动农村生活污水治理扩面增效,成功承办全国农村生活污水资源化利用现场会,广东、贵州、重庆等省市先后来巴观摩学习。年底,全市农村生活污水有效治理率将达到72%。新增830个村级生活垃圾分类收集设施,1316个行政村全覆盖建立生活垃圾收费制度,全市农村生活垃圾收运处置体系行政村覆盖率达100%,无害化处理率达95%。

为守牢环境安全底线,围绕构筑“一屏、一网、多点”生态保护体系,实施长江上游森林生态系统恢复、大巴山生物多样性保护与修复等生态项目。加强河湖水域岸线空间管控,市县乡村四级“三长”联动发力。常态开展环境风险隐患排查整治,严厉打击环境违法行为。

释放生态价值 探索生态产品价值实现路径

生态产品的价值实现机制是践行“绿水青山就是金山银山”理念的核心路径,也是转换“两山”通道的有效途径。

2024年6月,市委五届八次全会提出了“一市四区三地”发展战略,把巩固国家生态文明建设示范区作为“四区”之首,鲜明提出“持续放大国家生态文明建设示范区效应”,推动发展方式绿色转型,不断放大生态效应,让生态优势的“高颜值”转化为经济发展的“高价值”。

“我们围绕破解度量难、交易难、变现难、抵押难,构建‘1+4’工作体系,创新实施生态资源经营管理、水权交易试点、建立生态资源资产服务平台等‘十大攻坚行动’,制定《巴中市生态产品价值实现机制试点考评细则》。”今年8月,全省生态产品价值实现机制工作经验交流现场会在巴中举行,巴中市相关负责人在会上交流分享了巴中经验。

为了做实生态价值实现试点,巴中开展全域自然资源统一确权登记,完成重点区域7个自然保护地、141个水库、73条河流、181片森林、35个矿产资源全覆盖登记。同时,编制形成全市自然资源资产负债表,建成市县两级国土空间基础信息平台并上线运行,实现自然资源信息动态掌握。

在深入推进生态价值转化方面,巴中统筹推动全市生态资源收储、碳汇项目开发、生态资源权益交易,建成并投运全市碳普惠交易平台,碳汇交易1200余笔1.48万吨。

下一步,巴中市生态环境局将持续深入打好大气污染防治攻坚战,在厚植绿色生态底色、推动绿色低碳转型发展、积极拓展生态价值实现路径、健全生态文明治理体系等方面持续发力,不断巩固提升国家生态文明建设示范区效应,加快推进美丽巴中建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