发展定位
●打造秦巴地区生态高效农牧业示范区
●着力建设“两地一区”:
秦巴地区特色种业创新发展高地
国家重要农畜产品生产加工基地
秦巴地区农业新质生产力集中示范区
总体目标
●建好巴中农高科创中心等科技创新研发机构
●围绕六大主攻单品,打造1个百亿综合产值集群、5个十亿综合产值集群
●到2027年,成功创建省级农高区、达到国家级农高区创建标准
发展思路
●一个主题:
确立“秦巴地区生态高效农牧业”发展主题
●一个主导:
构建现代畜牧业为主导产业和大健康产业、现代种业、农业科技服务业为支撑的产业格局
●一个平台:
打造农高科创中心综合服务平台,开展高品质服务、高品质展览展示、高品质企业孵化、高品质人才培育
●六链协同:
实现现代农业发展创新链、产业链、资金链、人才链、生态链、供应链协同发展
空间布局
●核心区
“一心两片”:巴中农高科创中心,巴州清江大健康功能食品片区和恩阳柳林高端肉制品加工片区
●示范区
“一带六园”:以平昌县北部、通江县南部、南江县南部、巴州区东部为核心承载,串联六大单品科创示范园
●延展区
围绕主攻六大单品产业及优质粮油产业、森林粮库及各类特色种养资源,辐射带动多个标准化种植养殖示范基地建设
市委五届八次全会作出按照国家示范区标准创新布局农高区的重大决策部署。日前,《巴中市农业高新技术产业园区建设发展规划(2025—2027年)》(以下简称《规划》)正式出台,明确提出:巴中农高区以“秦巴地区生态高效农牧业”为主题,以现代畜牧业为主导产业,以“巴中农高科创中心”为平台,致力打造“秦巴地区特色种业创新发展高地、国家重要农畜产品生产加工基地、秦巴地区农业新质生产力集中示范区”,重塑巴中农业经济版图,推动农业农村高质量发展。
建设农高区“底气”何在?
作为“一市四区三地”发展战略的重点内容,巴中农高区从推进空间聚合、攥紧种业芯片、促进产业融合等方面进行系统谋划,开辟了因地制宜发展农业新质生产力、融圈建链推动农业强市的新战场。
从现状看,我市扎实的农业产业基础、富集的绿色生态资源、健全的交通运输体系、充足的畜禽养殖土地承载能力等,都为布局农高区创造了必要的基础条件。
更重要的是,在发展优势上,巴中同样极具特色。
从种质资源看,巴中畜禽遗传资源独特,是全国为数不多同时拥有牛猪羊禽等地方品种的畜禽种质资源大市。
从产业资源基础看,已成功创建巴中国家农业科技园区和南江县国家现代农业产业园2个国家级园区,成功培育省级现代农业园区9个(粮油3个),其中,省级现代种业园区(畜禽)1个、省五星级园区3个、省四星级园区1个、省三星级园区4个,实现市域内省级园区星级评定和县(区)两个“全覆盖”。
从科创资源集聚效果看,全市创新主体持续壮大,涉农高新技术企业达66家,农业科技型中小企业达144家,科创资源集聚成势。
从政策措施方面看,先后出台《巴中市科技计划管理暂行办法》《巴中市科技计划项目评价验收管理办法》《巴中市科技计划项目揭榜制试点管理暂行办法》《巴中市激励企业加大研发投入后补助实施办法》《建设新时代更高水平“天府粮仓”巴中片区工作方案》等政策文件,其中2024年全市全社会研发投入总量突破2.8亿元,同比增长约7.6%,配套政策持续优化。
建设什么样的农高区?
巴中农高区将聚焦“秦巴地区生态高效农牧业”发展主题,以培育发展农业新质生产力为抓手,以促进产业融合发展为重点,运用工业化思维改造传统农业,盘活整合农村资产资源,集成科技创新资源能力,大力发展农产品加工业,加快提升农业机械化水平,突出发展现代畜牧业主导产业,聚力发展大健康产业、现代种业、农业科技服务业,着力破解农业科技创新和高质量发展体制机制难题,积极创建省级农高区,奠定国家农高区创建基础。
在发展思路上,农高区确定了一个主题、一个主导、一个平台、六链协同的具体路径。一个主题即“秦巴地区生态高效农牧业”发展主题;一个主导即构建现代畜牧业为主导产业和大健康产业、现代种业、农业科技服务业为支撑的产业格局;一个平台即打造农高科创中心综合服务平台,开展高品质服务、高品质展览展示、高品质企业孵化、高品质人才培育;六链协同即实现现代农业发展创新链、产业链、资金链、人才链、生态链、供应链协同发展。
在发展定位上,巴中农高区以新质生产力为引领,聚焦种业创新与新技术应用、产业链延伸与融合发展、生态保护与价值转化三个重点方向突破,推动秦巴地区农业科技水平提升,将巴中农高区打造成引领秦巴地区农业高质量发展的生态高效农牧业示范区,着力建设“两地一区”,即秦巴地区特色种业创新发展高地、国家重要(特色)农畜产品生产加工基地、秦巴地区农业新质生产力集中示范区。
发展目标方面,《规划》提出,聚焦基地建设品质、科技含量、要素聚集度、成果转化率、运营水平、综合效益“六高”目标,建好巴中农高科创中心等科技创新研发机构。同时,围绕巴山肉牛、南江黄羊、青峪猪、山地梅花鸡、巴中云顶(茶)、通江银耳(食用菌)六大主攻单品,打造1个百亿综合产值集群、5个十亿综合产值集群。到2027年,农高区建设取得明显成效,集聚高新技术企业20家以上,科技型中小企业100家以上,带动全市第一产业增加值达到240亿元,农村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年均增长不低于7%,成功创建省级农高区、达到国家级农高区创建标准。
如何进行空间布局?
巴中农高区依托市域内优质种养资源,按照农高区功能定位,构建现代畜牧业和大健康功能食品产业体系,布局“核心区一心两片、示范区一带六园、延展区多基地”的空间结构。
核心区“一心两片”布局,即巴中农高科创中心,巴州清江大健康功能食品片区和恩阳柳林高端肉制品加工片区,重点开展品种选育、关键共性技术攻关、农业科技创新成果推广,布局建设检验检测、实验推广、计量认证、设备共享等农业科技公共服务平台,引育集聚农业科技创新企业。
示范区为“一带六园”布局,以平昌县北部、通江县南部、南江县南部、巴州区东部为核心承载,串联巴山肉牛、南江黄羊、青峪猪、山地梅花鸡、巴中云顶(茶)、通江银耳(食用菌)六大单品科创示范园,推进六大单品产业集聚发展,示范带动巴中农业高质量发展。
延展区围绕主攻六大单品产业及优质粮油产业、森林粮库及各类特色种养资源(长赤翡翠米、通江大米、恩阳芦笋、江口青鳙、天府黑兔、巴州翘嘴、枳壳、淫羊藿、川明参、大罗黄花、青花椒、核桃),以规划引领、标准制定、基地建设、科技支撑、督导检查、项目实施、品牌打造,辐射带动多个标准化种植养殖示范基地建设。
怎样强化科技支撑?
科技创新始终是农业发展的重要驱动力。《规划》也提出,主要从构建新型科技创新平台、强化创新人才支撑、培育创新创业主体三个方面,强化科技支撑,提升农高区科技创新内生动力。
在构建新型科技创新平台方面,建设运营巴中农高科创中心、一批区域创新研发平台、智慧农业服务平台,到2027年,培育10大科技创新平台,推进实施10个“揭榜挂帅”项目,认定100个农业科技示范基地等。
在强化创新人才支撑方面,构建“科技-教育-人才”一体化发展格局、引进高层次创新人才、培养专业技能人才、完善人才配套服务、培育新型职业农民等。
在培育创新创业主体上,培育壮大高新技术企业、培育新型农业经营主体、完善创新创业服务载体。到2027年,新培育国省农业产业化龙头企业5家以上、农民专业合作社470家、家庭农场4000家等。(巴中融媒记者严波)
原标题:将巴中农高区打造成秦巴地区生态高效农牧业示范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