陈珮云 四川新闻网 -首屏新闻记者 陈连波 摄影报道
“这是你们家之前在花椒产业园区工作所得的钱,快清点一下。”“感谢你们,没想到过了这么久还能收到这个钱。”……
3月26日上午,春日的阳光,温暖着大地。巴中市平昌县土垭镇卫星村村民杨廷明和妻子于中芬正在屋旁的菜地里除草翻田,土垭镇纪委书记陈柯军与镇财政所工作人员等一行人突然到访。得知是来发放几年前的务工费用后,两人签名确认、按捺手印、清点现金,高兴地接过这笔迟到的“薪水”。
有事找纪检,让执纪监督成效“看得见”
为了将这笔钱退还到被欠款村民手中,土垭镇卫星村在当天召开了违纪资金退赔会。而这场退赔会之所以能顺利召开,还要追溯到2024年。
“去年,我们在开展‘有事找纪检’行动期间收到群众反映,说他们在卫星村花椒产业园区的务工费拖欠几年未结,经过调查,发现存在干部挪用资金的情况,该镇纪委第一时间对其违纪问题进行立案审查。”陈柯军告诉记者,今年3月初,违纪资金成功追回。在梳理完务工名单后,立即召开了退赔会,并将资金返还到村民手中。当天,卫星村9户村民共计收到7000余元务工费。
这样的暖心场景,正在巴中各地持续上演。3月17日,在通江县诺江镇七水村召开的“有事找纪检·解决靠组织”坝坝会中,镇纪委书记吴泊熹通报了蒲某某违规向群众收取摊派费用的违纪案,并现场公开退赔违规收取的费用共计5950元。
现场还设置了互动环节,村民们围绕基础设施建设、惠民惠农政策等内容向镇村干部提出质询,镇、村干部一一作出整改承诺,详细回应“由谁办、何时办、办多久”。
“当场清退违纪资金和互动问答,不仅让老百姓解开心结,更让村里的党员干部受到教育,彰显了我们党委、政府维护群众切身利益的坚决态度。”诺江镇纪委书记吴泊熹说,这种群众“看得见”的方式,让群众对执纪监督成效更加可感可及。
解决靠组织,做深做细做实查办案件“后半篇文章”
在巴州区,为堵塞基层治理制度漏洞,区纪委监委强化个案查处与系统整治相结合,推动“惩治防”贯通融合。督促区农业农村局牵头对全区22个乡镇(街道)全覆盖开展集体土地流转合同清理规范工作,清理各类不规范合同200余宗,重新签订30余宗,会同相关部门为老百姓协调兑现土地流转费50余万元,切实守护好群众“土地里的财富”。
巴中市纪检部门相关负责人表示,开展“有事找纪检·解决靠组织”工作,关键在于与群众面对面、心贴心、零距离交流,倾听群众呼声,收集民情民意,切实化解群众急难愁盼问题,做深做细做实查办案件“后半篇文章”,努力办成一批群众可感可及的实事,让群众感受到集中整治就在身边。
今年以来,巴中召开“有事找纪检·解决靠组织”坝坝会1990场,化解群众急难愁盼问题4323件,推动返还群众财物2698.91万余元。
记者手记:基层监督从“幕后”走向“台前”
当纪检部门主动推开“有事找纪检”之窗,实则是架起干群“连心桥”,为群众撑起一把“保护伞”。群众诉求有了“直通车”,亦促使基层监督从“幕后”走向“台前”。
“有事找纪检”,让监督渠道从被动接收转向主动服务,既彰显了执纪为民的情怀,也展现了刀刃向内的勇气。这是打开大门接受群众检验的自信之举,更是推动全面从严治党向基层延伸的生动实践。
一次次退赔,退回的不仅是群众的血汗钱,更是筑牢民心的信任基石。当违纪资金如清泉涤荡贪腐阴霾,当公平正义在阳光下公开兑现,人民群众对党的信任,才能如磐石般不可撼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