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成都| 绵阳| 德阳| 自贡| 攀枝花| 泸州| 广元| 遂宁| 内江| 乐山| 南充| 宜宾| 广安| 达州| 巴中| 雅安| 眉山| 资阳| 阿坝| 甘孜| 凉山
您当前的位置:地方频道-巴中  >  卫生

巴中市全面启动中医治未病能力提升“三年行动”

2025年05月19日 11:33:53 来源:巴中日报

实施对象

二级以上公立中医医院,其他医疗卫生机构参照执行

服务人群

偏颇体质人群、亚健康人群、病前状态人群、慢性病需实施健康管理的人群、其他健康关注的特殊人群等五类人群

阶段目标

2025年底,公立中医医院完成治未病中心(一级科室)独立设置,整合资源,针对性开展相关服务,满足社区居民治未病需求

2026年底,公立中医医院中医治未病服务能力实现提档升级。各县(区)乡镇卫生院(社区卫生服务中心)中医馆能开展中医治未病服务的不低于50%

2027年底,初步建立覆盖全域的治未病服务体系:市级治未病示范中心-县级治未病中心-乡镇(社区)治未病服务点-村卫生室(社区卫生服务站)推广应用治未病技术

为充分发挥中医治未病特色优势,深入实施全省中医药惠民工程,近日,我市印发《巴中市中医治未病能力提升实施方案》(以下简称《方案》),全面启动中医医院治未病能力提升行动。

按照《方案》,从2025年到2027年,我市通过3年行动,规范建设公立中医医院治未病中心,构建覆盖城乡的治未病服务体系,实现以市级治未病示范中心、县(区)级治未病中心、乡镇(社区卫生服务中心)、村卫生室(社区卫生服务站)治未病服务点推广应用治未病技术服务亚健康人群健康保健的目标,不断促进中医药传承创新发展,为人民群众提供全方位、全周期、可感可及的健康服务。

1优化专科设置完善专业配置

《方案》明确,全市二级以上公立中医医院独立设置治未病中心,其他中医类医院独立设置治未病科。各中医类医院对现有治未病科室进一步优化功能布局,设置健康状态信息采集与辨识评估区、健康咨询与指导区、健康干预区、健康宣教区等辅助区域,有条件的可增设健康管理区域。

在治未病专业医务人员配置上,《方案》明确,提供中医治未病服务的医护人员应为中医执业医师、医技人员、护理人员等,中医类医护人员占科室总人数比例不低于70%。治未病专职医护人员三级中医医院不少于6人,二级中医医院不少于5人。

另外,加强治未病专业人才培育考核,通过吸引中医、西医、康复、营养等学科专业人才加入,提升团队综合服务能力。定期开展院内培训、组织外出学习、推行师承教育等方式,加强中医治未病专业人才培训。

2拓展业务范围创新服务模式

《方案》明确,偏颇体质人群、亚健康人群、病前状态人群、慢性病需实施健康管理的人群、其他健康关注的特殊人群等五类人群为中医治未病主要服务人群。

在丰富服务项目上,主要包括中医体质辨识、中医健康状态辨识与评估、中医体质健康调养咨询、中医特色干预技术等技术服务,以及饮食调养、心神调养、修身健体、非药物疗法的“四法合一”健康服务。到2027年,各中医类医院开展服务项目与技术均不得少于5项;推广中医治未病技术方案,治未病中心不少于20种,治未病科室不少于15种。

同时,深化医联体合作。各中医医院要充分发挥紧密型城市医疗集团、紧密型县域医共体牵头单位作用,深化专科联盟合作。中心乡镇卫生院、社区卫生服务中心治未病服务点优选推广治未病服务技术方案不少于10种;县域65岁以上老年人、0-36个月儿童等重点人群中医药健康干预率分别达到85%、95%。

3繁荣中医治未病文化增强线上服务可及性

《方案》提出,推进线上线下服务的有机结合,利用互联网放大中医治未病的覆盖范围和服务效率。

中医类医院网站(微信公众号)设置内容规范的中医药养生保健专栏(专题),每月更新内容不少于3次。中医类医院以健康讲座、疾病预防保健沙龙等形式,针对本院门诊及住院患者开展养生保健健康宣教。

组建中医治未病宣传专家团队,深化中医药“六进”工作普及中医养生保健理论知识和方法,推广体现中医治未病理念的健康工作和生活方式。

利用互联网医院、科普平台、外卖平台,开展线上问诊、健康咨询、健康宣传、中医产品外卖等健康服务,增强中医药线上服务可及性。

《方案》提出,由市治未病质控中心牵头,建立健全治未病专业质量控制指标体系。定期开展医疗质量检查,综合运用现场检查、数据分析、患者反馈等评估方法,及时发现问题并进行整改。

同时,积极完善绩效考核制度。各中医类医院将治未病的医疗质量、服务质效、满意度等纳入绩效考核,建立科学合理的激励机制。(巴中融媒记者李建军)

原标题:我市全面启动中医治未病能力提升“三年行动”

编辑:王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