建行巴中分行:这份系统性“维护良好信用记录指南”请查收
2025年06月10日 17:23:08 来源:四川新闻网
四川新闻网-首屏新闻
在2025年6月14日第18个全国“信用记录关爱日”来临之际,请查收巴中建行为您准备的这份系统性“维护良好信用记录指南!”
6·14信用记录关爱日的由来是什么?
为进一步拓宽征信知识宣传的深度和广度,提高社会公众的信用意识和维权意识,推动社会信用体系建设,2008年6月14日,为让更多的人主动关心自己的信用记录,帮助消费者形成健康的信用消费习惯,提高全社会的信用意识,人民银行首次在全国各地举办个人“信用记录关爱日”活动,面向社会公众进行个人信用报告查询、征信知识咨询等主题宣传。
信用报告是什么?
信用报告来自金融信用信息基础数据库,是企业或个人信用历史的客观记录,主要记载借贷还款、为他人贷款提供担保以及失信被执行人、行政处罚等信息。个人信用报告在贷款审批、担保资格审查、任职资格审核等方面有较为广泛的应用。
信用报告在哪查?怎么查?
个人信用报告:(1)网上查询:登录中国人民银行征信中心官网(www.pbccrc.org.cn)查询,或通过工商银行、农业银行、中国银行、建设银行、邮储银行、民生银行等银行的手机银行app或个人网银进行查询,还可以通过中国银联云闪付APP查询。网上查询不收费。(2)现场查询:本人持二代居民身份证在全国各地人民银行分支机构查询网点,或在商业银行代理查询网点查询。现场查询每年前两次免费,第三次起每次收费人民币10元。
企业信用报告:(1)网上查询:通过工商银行、农业银行、建设银行、民生银行等银行的企业网银或企业手机银行进行查询。查询暂不收费。(2)现场查询:在全国各地人民银行分支机构查询网点进行查询。查询暂不收费。
小提示:搜索微信公众号“天府信用”,可查看查询点及导航、查询指南及常见问题,还可以参与6.14有奖竞答。
维护良好信用记录有什么意义?
“人无信则不立、业无信则不兴”,对于个人来讲,信用是一种无形的财富,是方便日常生活的信用资本;对企业而言,信用是企业最重要的品牌价值和无形资产,是企业生存发展的基础性条件之一。良好信用记录是经济活动的“身份证”,直接影响贷款审批、信用卡额度、租房就业等生活场景。随着互联网技术的普及和市场经济的发展,社会信用建设也在不断完善,信用信息共享已成为一种发展趋势,建立并维护良好的信用记录,必将在未来终身受益。
什么是信用不良信息?
有不良信息就进入“征信黑名单”了吗?信用报告上不良信息是指对信息主体信用状况构成负面影响的下列信息:信息主体在借贷、赊购、担保、租赁、保险、使用信用卡等活动中未按照合同履行义务的信息,对信息主体的行政处罚信息,人民法院判决或者裁定信息主体履行义务以及强制执行的信息,以及国务院征信业监督管理部门规定的其他不良信息。个人不良信息的保存期限,自不良行为或者事件终止之日起为5年。征信报告只是客观记录和反映信息主体的信用信息,不对信息主体信息作任何评价,所以并无“黑名单”一说。
信用不良有什么负面影响?
最高人民法院现对“失信者”(长期不还逾期欠款、逃废债务等)实施公开失信黑名单,通过当地电视台、法院官方平台公布失信者照片。且还会实施以下措施:禁止部分高消费行为,包括禁止乘坐飞机、列车软卧,限制住高档星级宾馆等高消费,限制子女就读高收费私立学校等;实施其他信用惩戒,包括限制在金融机构贷款或办理信用卡;失信者为自然人的,不得担任企业的法定代表人、董事、监事等。
如何维护良好的信用记录?
维护良好的信用记录需长期坚持“守约、审慎、监控”三原则,最终目标是建立稳健的财务习惯,为未来金融需求奠定坚实基础。一是记清还款日期,设置自动还款提醒,按时足额还款;二是建立良好信用的意识,量入为出,不要过度负债;三是及时更新联系方式,信息有变,立即通知银行或相关数据报送机构;四是逾期发生,立即还款,并积极采取措施避免再次发生;五是关心信用记录,定期查询信用报告;六是如果发现逾期信息有误,应尽快提出申请,及时纠正;七是身份证件要妥善保管,保护好个人隐私信息。综上所述,维护良好的征信记录需要长期的努力和细心管理,始终保持谨慎的态度对待信用记录,确保每一步都在可控范围内进行,这样才能有效保障个人财务安全和信用健康。
信用报告有错误、遗漏或征信权益受到侵害怎么办?
(1)征信异议:信息主体认为信用报告中的信息存在错误、遗漏的,有权向报送有关信息的机构直接提出异议,或到人民银行分支机构查询服务网点提出异议,要求更正。异议处理期限为20天。
(2)征信投诉:信息主体认为征信机构或信息提供者、信息使用者侵害其合法权益的,可以向人民银行分支机构投诉。投诉处理期限为30天。
(3)诉讼:信息主体认为征信机构或信息提供者、信息使用者侵害其合法权益的,可以直接向人民法院起诉。
重要提示:征信机构、信息者受理异议和人民银行分支行征信管理部门受理投诉免费。要警惕“征信修复”陷阱,谨慎委托所谓的“专业人员”办理,不要相信征信“铲单”“洗白”等虚假广告,警惕代理加盟、征信修复培训、考取征信相关资格证等骗局。(供稿:建行巴中分行)
编辑:李雪艳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