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片茶叶的价值裂变 科技重构茶产业链 | 巴中向新振兴提速
2025年08月01日 13:02:10 来源:四川新闻网
陈珮云 四川新闻网-首屏新闻记者 陈连波 摄影报道
盛夏雨后,巴中市通江县永安镇火天岗村山顶,千余亩茶园被雨水冲刷后更加亮眼,雨珠顺着翠绿的茶尖滚落,空气里浮动着湿润的草木气息。
茶垄间,一阵阵轻快的机械运转声打破了山间的宁静,茶农们背着轻巧的采茶机灵活穿梭,金属“手臂”掠过之处,鲜叶瞬间被整齐采收,不过几十秒,装茶的口袋便被填满。
“我们之前要采上这么一袋茶叶得忙活大半天!”茶农关掉设备,指着满满一袋鲜叶对记者笑道,工钱是按采收斤数算的,手上动作快,钱包也跟着鼓起来。据统计,采用新标准、新模式后,老百姓的收入提高了80%。他身后,数台采茶机正嗡嗡作响,在茶园里交织出一曲现代农业的进行曲。
欧标筑基 生态精管炼就“零农残”
正值盛夏,这个季节往常是不会有大规模的采摘工作的,但今年夏天不一样了。
变化源自2024年,金花藏茶集团通过招商引资入驻通江,通江县罗村茶业有限责任公司与该公司达成合作,携手打造欧标茶园。这不仅让曾经“只采一季春”的茶树焕发全新生机,更重塑了茶产业链的筋骨。
“我们将茶园的管护工作以及夏秋茶采摘权交给了该公司。”罗村茶业火天岗茶厂厂长杨宇告诉记者,经欧标建设后,茶叶品质更加稳定,管护费用由金华藏茶集团承担,茶厂经营成本大幅降低。自去年10月起,新的管护团队已全面接手管护工作。
“过去夏秋茶几乎废弃,但现在茶叶可以提取其中的物质进行深加工再生产,让茶园在夏秋多了几分生机。”茶园里,管护方负责人李剑蹲下身,指尖轻抚着即将被运往生产线上的茶叶解释道,茶园遵循生态可持续发展原则,按照欧盟标准建设,是生态良好、质量安全、品质稳定的高标准茶园。
李剑告诉记者,茶园采用机械化作业和生物管理模式,通过生物菌剂防治病虫害,让土地更健康,每一片叶子都经得起农残检测的考验。根据最新的检测报告显示,按照欧盟EC396检测标准,629项农药残留检测全部为未检出,农残近乎为零。
科技赋能 深加工链释放产业价值
科技的力量从茶园延伸到了工厂。管护方将采好的茶叶送到通江雪鸿堂茶业有限公司进行初加工,加工后的茶叶再进行金花藏茶精华提取。
目前,通江金花藏茶精华提取生产线已进入试生产阶段,这条生产线年生产能力可达200万斤金花藏茶原料。随着金花藏茶生产线二期工程的试运行以及万亩欧标茶园目标的稳步推进,一条融合“规模化、标准化、品牌化”的高质量发展路径清晰可见。
科技赋能之下,绿色生态与经济效益实现双赢。目前,通江县欧标茶园投产总面积已达5000余亩,覆盖烟溪、兴隆、泥溪等7个乡镇。预计到今年底,全县欧标茶园版图将拓展至万亩规模。
而相较于此前仅有春茶生产产生的经济价值,新加入产业链的欧标茶园管护、精华提取、精华深加工等流程,预计每年提升价值达1.2亿元。茶山沉睡的夏季,正被“科技绿浪”唤醒。
编辑:郭幸鑫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