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
主动与成渝地区加强经济交流之巴中盛装亮相“西博会”
2020年是具有里程碑意义的一年,承载着决胜全面建成小康社会、决战脱贫攻坚和“十三五”规划收官的历史重任。
于巴中而言,2020年是充满希望的一年。1月3日,中央财经委员会第六次会议召开,明确提出要推动成渝地区双城经济圈建设,在西部形成高质量发展的重要增长极。
又一个千载难逢的历史机遇摆在了巴中的面前。主动融入成渝地区双城经济圈,是推动巴中高质量跨越式发展的必由之路。对地处成都、重庆、西安三大城市几何中心的巴中,如何立足自身优势,抢抓成渝地区双城经济圈建设的重大战略机遇?如何在国家战略实施和区域协调发展中找准定位、提早规划、共促合作、探寻路径?
关键之年谋关键之事。市委市政府坚持把融入成渝地区双城经济圈特别是万达开川渝统筹发展示范区建设作为重大任务来抓,立足巴中资源禀赋和发展优势条件,从经济地理区位、历史文化渊源、要素资源禀赋等多个维度审视,确立了建设成渝地区“北向出川出渝综合交通枢纽、绿色产品生产基地、产业协作配套基地、休闲度假后花园”的发展定位,围绕成渝两地出台的《工作方案》及《2020年重点任务》,重点在促落实、求实效上下功夫,推动巴中更大范围、更宽领域、更深层次地融入成渝地区双城经济圈建设。
![]() |
光雾山红叶美景每年都会吸引大批成渝地区的游客慕名前来
全力以赴抢抓机遇,努力开创川陕革命老区振兴发展新局面
推动成渝地区双城经济圈建设,是习近平总书记亲自研究、亲自谋划、亲自部署的又一重大战略,具有重大战略意义、历史意义和现实意义。
机遇面前,巴中从来不甘落后。一直以来,巴中把对外开放合作紧紧抓在手上,封闭不是老区的代名词,巍巍巴山阻挡不了巴中人民打开山门、走出大山、寻求发展的坚定信念。
在省委省政府召开会议学习传达习近平总书记在中央财经委第六次会议上的重要讲话后,市委市政府第一时间召开市委常委会议、市政府常务(扩大)会议传达学习,及时组织市委中心组(扩大)学习会议、融入成渝地区双城经济圈建设暨“十四五”规划《基本思路》座谈会等开展专题研究讨论,多次组织省、市专家建言献策,邀请省决咨委、四川社科院、上海社科院、清华大学、西南财大等协助研究,深入组织领导干部开展专题调研,形成了一大批有价值的研究成果和调研成果。
“党中央作出推动成渝地区双城经济圈建设重大战略,是巴中面临的千载难逢的历史机遇,对助推老区振兴发展具有重大而深远的意义。”“要深刻领会把握融入成渝地区双城经济圈建设的战略意义、战略内涵、战略目标和战略重点,进一步增强机遇意识,加强系统谋划,积极对接争取,积极主动融入这一国家战略,更好推动老区振兴发展。”市委书记罗增斌多次强调融入成渝地区双城经济圈建设的重要意义,并积极率队到成都、重庆走访,深度研究,精准对接“双圈”建设。
“将巴中融入成渝地区双城经济圈,有利于充分发挥双核的辐射带动作用,助推革命老区人民共享发展成果,推动形成川渝多点联动协调发展的新格局。”全国两会期间,市长何平为老区建设鼓与呼,全力争取将巴中纳入“双圈”建设范围特别是进入万达开川渝统筹发展示范区规划。
当前,融入成渝地区双城经济圈建设已成为全市上下特别是党员干部的共识。“推动成渝地区双城经济圈建设将为巴中带来新的发展机遇,主要是提升区位优势、放大比较优势、补齐发展短板、共享发展成果的新机遇,必须抓住用好这些机遇,推动巴中又好又快发展。”市发改委主任向传忠说。
融入,是推动革命老区振兴发展的现实需要。今年是决胜全面建成小康社会和实现“十三五”规划收官之年,巴中要奋力开创川陕革命老区振兴发展示范区建设新局面,需要在补齐短板、破解瓶颈、强化优势上积极进取、以进促稳。融入“双圈”,是加快革命老区振兴发展不可错失、不容错失的重要战略依托。
融入,是380万巴中人民的热切期盼。当前,巴中已实现所有贫困县摘帽、699个贫困村全部退出,区域性整体贫困基本解决,但要高质量打赢脱贫攻坚战还是一道艰难的课题。巴中人民对美好生活的期待向往,是激励我们融入“双圈”的不竭动力。
融入,是对革命先烈最好的告慰。巴中是川陕革命根据地的中心和首府,当年有12万巴山儿女参加红军,4.8万人献出宝贵生命,徐向前、李先念等老一辈无产阶级革命家和446位共和国开国将帅曾在此浴血奋战。融入“双圈”对于带动这方洒满革命热血的土地具有重大而深远的意义。
![]() |
以南江黄羊为代表的的巴中绿色产品早已在成渝市场占据一席之地
找准定位发挥优势 围绕“两区两地”主动融入
全面推动成渝地区双城经济圈建设,市委书记罗增斌表示,于巴中而言,要抢抓机遇、找准定位、发挥优势、主动作为、加快发展。
融入“双圈”竞争激烈,巴中有何优势?
从交通条件来看,巴中恩阳机场已开通至北京、上海、深圳等地的航线10条;建成的2条铁路、6条高速公路及正在规划建设的汉巴南城际铁路、成巴铁路、重庆经巴中至西安高速、绵阳经巴中至万源高速、成都经巴中至西安高速,构建起四通八达的“桥梁”。
从产业基础来看,巴中目前正着力培育食品饮料、生物医药、新能源新材料、电子信息“四大新型工业”,可成为成渝地区绿色产品生产基地、产业协作配套基地。
从生态人文来看,巴中境内有1个世界地质公园、20个国家AAAA级旅游景区,蜀道文化、三国文化、红色文化、历史名人文化底蕴深厚。
从示范效应来看,巴中是国家确定的秦巴山片区区域发展与扶贫攻坚中心城市,也是四川省委省政府确定的川陕革命老区振兴发展示范城市,乘上成渝地区双城经济圈建设的“东风”,将对促进革命老区脱贫攻坚、后发赶超、振兴发展起到重要的示范作用。
如何抢占发展先机,主动融入成渝双城经济圈?巴中给出了答案——
立足巴中资源禀赋和发展优势条件,从经济地理区位、历史文化渊源、要素资源禀赋等多个维度审视,市委确立了建设成渝地区“北向出川出渝综合交通枢纽、绿色产品生产基地、产业协作配套基地、休闲度假后花园”的发展定位。
建设“北向出川出渝综合交通枢纽”方面,要抢抓成渝地区双城经济圈建设机遇,加快推进镇广高速、巴万高速、苍巴高速等大通道建设,推动航空、铁路、高速、国省道和城市道路融合发展,持续健全区域交通网络、提升巴中区位优势。
建设“绿色产品生产基地”方面,要聚焦“三个四”特色优势产业,扎实推进绿色产业基地化、园区化、标准化、市场化发展,着力打造成渝两地现代山地特色高效农业产业集群。
建设“产业协作配套基地”方面,要充分发挥巴中在食品饮料、生物医药、新能源新材料等方面的基础优势,与成渝两地加强产业链合作、产业生态研究和品质提升,加快形成优势互补、协作配套、合作共赢的产业格局。
建设“休闲度假后花园”方面,要立足于打造巴蜀文化旅游走廊的战略机遇,持续擦亮“山水、洞天、红色、人文、康养”五张金字招牌,全力推进国家AAAAA级旅游景区和天府旅游名县创建,加快巴中文化旅游高质量发展。
![]() |
北向出川出渝综合交通之巴陕、巴广、巴南、巴达高速东兴场互通
持续跟进强化措施 推动融圈工作落地落实
有优势,也要抢先机。主动融入成渝地区双城经济圈建设,巴中已经在行动。
4月21日,市委书记罗增斌率巴中市党政代表团赴重庆市考察交流,巴中市政府与重庆市发改委、重庆市江北区政府分别签署《战略合作框架协议》和《友好城市战略合作协议》。4月30日,巴中市与重庆市江北区签署全市首个成渝地区双城经济圈智慧城市管理友好合作协议。未来,巴中将与重庆市江北区共同提速新型智慧城市建设,创新推动大数据、物联网等前沿科技在城市治理中的应用。
围绕成渝地区双城经济圈建设的战略目标、战略重点,市委市政府主要负责同志多次研究和听取工作进展情况汇报,分管负责同志牵头组建前期工作推进专班,梳理形成重大政策、重大项目、重大改革、重大平台等“四重清单”,涵盖重大事项464项,积极争取更多重大政策、重大项目挤进国、省战略规划盘子。
加强与成都、重庆经济人文交流和公共服务的对接,深化成巴合作,主动借力借势,形成推动态势。深入落实川东北经济区三个“十大”方案,扎实抓好巴中牵头的4个交通项目、2个产业项目建设和两大平台活动,其中汉巴南铁路南充至巴中段项目建设进入全面实质性施工阶段,广巴铁路扩能改造正在进行方案研究,绵巴万高速公路清江至通江高明段已经通车,镇广渝高速公路通江至王坪段即将正式开工。
立足实际,全力推动合作事项在巴中落地见效。巴州区正在加快建设川东北仓储物流基地,道地中药材全产业链项目建设有力推进,发展中药材种植基地14.67万亩;恩阳区致力打造广元-阆中-恩阳、仪陇-恩阳-巴中-广安等热点精品旅游线路;平昌县联同有关区县大力推进通江-平昌-宣汉-开州(重庆)高速公路前期工作;市商务局与重庆市万州区签订物流业协同发展合作协议。
好风凭借力,送我上青云。融入成渝地区双城经济圈的号角已经吹响。巴中,借智借力,在写好“双城记”、建好“经济圈”的洪流中争当先锋、担当重任,正抢抓发展新机遇,加速逐梦新征程。(记者 袁静)
原标题:巴中主动融入成渝地区双城经济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