上下齐心,其利断金。今年以来,面对新冠疫情的影响和复杂的经济形势,全市上下聚焦“六稳”“六保”工作要求,以保促稳、稳中求进,坚决守住“保”的底线、筑牢“稳”的基础、保持“进”的态势,保底线更要赢未来。
部署多、抓手实党政重视
面对突如其来的新冠疫情,我市各级党政高度重视,扎实做好“六稳”“六保”工作。
2月9日和11日,市委书记罗增斌前往南江县、市应对新冠肺炎疫情应急指挥部办公室,亲自检查督导疫情防控工作,强调要在抓好疫情防控的同时,切实做好“六稳”工作。
此后,在平安巴中建设委员会第一次会议暨市域社会治理现代化工作动员部署会议、市委全面深化改革委员会召开第五次会议等会议上,市委对做好“六稳”“六保”工作进行多次部署。
做好“六稳”“六保”工作,也被纳入今年政府重点工作之中。市长何平在市政府工作报告中提出,今年政府工作要坚持稳中求进工作总基调,加大“六稳”力度,落实“六保”任务。
党政高度重视,为今年做好“六稳”“六保”工作开了一个好头。随着时间推移,各项工作抓手也更加扎实。
项目投资是推动经济社会发展的重要载体,也是落实“六稳”“六保”工作的重要抓手。我市把今年确定为“重大项目推进年”,牢牢牵住项目投资这个“牛鼻子”。
聚焦服务业发展对“六稳”“六保”的重要意义,我市召开全市服务业发展大会,表扬优秀服务业企业和企业家、先进商(协)会代表,出台相关文件,推动服务业发展。
市委坚持把实施“六大突破”作为全面落实中央“六稳”“六保”要求和省委工作思路的总抓手。7月18日至20日,全市“六大突破”暨重大项目推进现场会召开,会议以擂台赛的方式,对各区县实施“六大突破”情况进行现场观摩、综合检阅。
部门齐心 措施多、落实好
“我市在疫情防控期间,坚持价格应急监测每日一监测。”市发改委相关负责人表示,为保障好百姓日常生活,市发改委牵头有序推进粮食企业复工复产,动态监测市场价格,保障市场供应。
“感谢巴中各级部门的帮助,解决了我们环评、用电等问题,公司年产60万立方米超强刨花板项目得以顺利进入实施阶段。”日前,成都城投集团巴中建丰公司年产60万立方米超强刨花板项目在经开区正式启动,该公司法定代表人周福忠激动地说,“一企一策”解决了企业发展大问题。
为保障项目建设顺利推进,我市从299个市级重点项目中筛选70个项目“挂牌推进”,分级落实市区(县)两级领导“一对一”挂联和“五个一”项目推进机制,专班推动项目建设。
为稳住市场主体、稳住市场预期,今年来,我市出台8条措施,从降低企业融资成本、加大财政资金奖补等方面发力。市市场监管局数据显示,今年上半年,全市新增各类市场主体10730户,同比增长9.51%。
“新冠肺炎疫情发生以来,全市金融机构全力为民营中小微企业纾困解难。”市金融工作局相关负责人介绍,截至5月末,全市贷款余额867.71亿元,累计支持7628个企业(项目)复工复产。
就业,直接关系百姓的“饭碗”和“钱袋子”。为做好“稳就业”工作,我市实行就业周调度,全力稳就业保就业。市人社局统计数据显示,今年上半年,我市实现城镇新增就业1.61万人,全市就业态势总体呈现缓中趋稳的特点。
区县同努力 抓亮点多、基础牢
为做好“六稳”工作,落实“六保”任务,我市三县三区因地制宜,各出奇招。
有序推动夜经济,在促进就业的同时,也繁荣了城市生活。从5月下旬起,巴城土星街被开发成小百货一条街,容纳摊位近30个。
8月5日晚,像往常一样,市民陈娟又在蓝湾国际广场摆出了饰品摊。“摆地摊贴补家用。”陈娟说,今年巴州区有序引导夜经济,让她渡过了难关。
“为做好‘六稳’工作,落实‘六保’任务,巴州区出台《关于进一步加强食品摊贩管理工作方案》等系列摊贩主体规范文件,坚持放管结合、统筹兼顾的原则,有序放开地摊经济作为‘六保’着力点。”巴州区相关负责人介绍,为着力在烟火气息中创造巴城繁华,巴州区坚持放而不乱、管而不苛、查而不松,为人民群众营造良好的“地摊经济”购物环境。
对于平昌县来说,夯实“米袋子”“菜篮子”,成为护航“六稳”“六保”的有力抓手。“在全县复工复产后,专题部署城西国库‘天府菜油’示范县建设项目等。”平昌县相关负责人介绍,目前平昌市场储备快速提升,应急能力显著增强、安全储备持续巩固。4500吨省级储备稻谷轮换任务已全面完成,896吨县级储备菜籽油轮换任务正在加速轮出。
为落实“保基层运转”,南江县坚持“开源”与“节流”并举,挤出专项资金作为争取项目的前期工作经费;为稳住就业,通江县今年以来,共落实77家企业失业保险稳岗补贴318.9万元,惠及职工3032人;为做好投资工作,恩阳区实施重点项目115个,总投资531.88亿元……时间已经过半,我市“六稳”“六保”工作任务依然艰巨,推进步伐依然坚毅。(记者 李云良)
原标题:保底线更要赢未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