8月30日,在北京举行的第二届中国国际化营商环境高峰论坛暨《2020年中国城市营商环境投资评估报告》发布会上,我市荣获“最具投资营商价值城市”称号,这是继2019年成功入列“中国营商环境质量十佳城市”后,我市在城市营商环境建设上斩获的又一荣誉。
近年来,市委市政府始终把创建一流营商环境作为全市“头号工程”来抓,围绕“全省最优、全国一流”的创建目标,以打造市场化法治化便利化的营商环境为重点,相继推出“50条”创建措施,营商环境不断提升。今年一季度和二季度,在全省21个市州营商环境评价中,巴中均名列前茅。
实施“好差评”评出“好环境”
评价代表认真地在手机上测评打分,各部门代表紧盯滚动的大屏幕,对测评的分数十分关注……这是我市每季度末都要开展的营商环境“好差评”。
2017年,我市在全市范围内开展了市级部门服务民营企业质量无记名测评,成为我市营商环境“好差评”制度的雏形。2019年2月,在市政协四届三次会议集中协商议政会上,我市正式提出开展营商环境测评活动。2019年3月,李克强总理在《政府工作报告》中提出“建立政务服务‘好差评’制度,服务绩效由企业和群众来评判”,我市赓即出台营商环境“好差评”评价办法,每季度对区县及市级部门、单位开展一次营商环境“好差评”评价。
在探索建立“好差评”制度的过程中,我市从评价内容、评价对象、评价结果运用等方面不断完善,实现了聚焦七大环境精准评、随机抽取代表广泛评、全程公开操作透明评、严格兑现奖惩较真评。截至目前,全市已连续开展了6个季度的评价,评价体系也进行了3次升级,把服务绩效交由企业和群众来评判,倒逼政府改进服务,全市经济运行呈现持续回暖向好的态势。
推进“放管服”办事更便利
2019年,我市政务服务事项“马上办、网上办、就近办、一次办”占比分别提高到61%、100%、45.3%、100%。数据显示的是成效,数据背后体现的是我市投资营商环境的不断优化提升。近年来,我市大力深化“放管服”改革,采取多项举措优化投资营商环境,收到良好效果。
精简审批服务流程,变“跑多次”为“跑一次”。取消中央指定地方实施行政许可事项3批次82项,行政许可事项承诺时限在法定时限基础上提速66.75%,实际办理时间比法定时限提速92.3%;全面取消非行政许可事项;“一事一次办”清单涵盖群众高频次办理事项85项。
相对集中审批职能,变“跑多门”为“跑一门”。建成2.9万平方米的市民之家,21个市级部门270项公共服务事项进驻办理,实现群众办事“只进一扇门,办成所有事”。
推行受办分离改革,变“跑多窗”为“跑一窗”。设置投资建设、市场准入、社会事务三大类综合服务窗口,实行“前台统一受理、后台协同审批、便捷出件送达”,切实解决了企业群众“多头找,到处跑”的难题。
提升智能化水平,变“群众跑”为“数据跑”。将政务事项全部纳入一体化政务服务平台运行,通过线上申请、联网审核、网上反馈、现场核验等方式实现登记业务“外网申请、内网审核”,“全程网办”率达89.74%,居全省前列。
优化政务服务 构建亲清政商关系
“希望各位企业家和朋友们,能够到网店多购买我们的产品。”在2020年第二季度外来投资暨民营企业协调服务座谈会上,平昌玉鹿农业科技有限公司负责人趁机为自己的产品打起了广告,她说:“政府搭建的座谈会这个平台,不仅倾听企业家的心声,也为企业实实在在解决了很多问题。”
在构建亲清政商关系上,我市始终秉持“一切为了企业、为了一切企业”的理念,立足企业所需、政府所能,努力构建优质高效的企业服务体系。组建市企业投资促进协调服务中心,建设全市民营企业政策信息发布平台,建成市、县民营企业服务中心和投诉举报中心,在市、县两级政府门户网站开通“四川省政务服务网”通道,极大便利了企业群众办事。
严格落实国省各项惠企政策,出台扩大开放促进投资“19条”、发展总部经济“5条”、促进民营经济健康发展“10条”、有效应对疫情稳定经济运行“9条”、支持中小企业渡过难关“8条”、支持文旅企业共渡难关“11条”等系列政策措施,严格实行财政奖补资金和招商引资政府承诺事项兑现落实情况季度清理通报汇报制。建立和完善企业“宁静日”、驻企联络员、“一企一策”帮扶等制度,实行每位市领导挂联一个在谈招商项目(企业)、一个在建重点项目(企业)、一个竣工投产工业企业,在各部门中推出“局长接待日”“局长督查日”“局长互动日”等系列涉企服务“局长套餐”。(记者 袁静)
原标题:打造一流营商环境高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