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当前的位置:地方频道-巴中  >  通江县

通江县铁佛镇河西村基层治理托起聚居点“安居梦”

【时间:2020-10-15 10:16:41】【来源:四川新闻网】

  四川新闻网巴中10月15日讯 秋风拂红了巴山,秋收映红了笑脸。在通江县铁佛镇河西村聚居点的猕猴桃产业园里,沉甸甸的果实缀满枝头,果农们忙碌的身影“遍地开花”,一片丰收的景象。

  近年来,河西村积极探索乡村基层治理新模式,走出一条乡村基层治理的新路径。

  建新居兴产业 产村相融育新机

  现在的河西村聚居点“业兴、家富、人和、村美”。上世纪八九十年代,这里还是荒田、荒坡、荒地的“三荒地带”,既不通路也不通电,村民们靠天吃饭,日子过得紧巴巴。

  “一家5口挤在2社河沟边的老木架房子里,婆婆瘫痪在床,两个女子还在读书,吃了上顿愁下顿,穷得叮当响。”村民许菊珍说。

  自脱贫攻坚工作开展以来,河西村高标准建设占地120亩新村聚居点,新建巴山新居105套,共安置易地搬迁户、土地增减挂钩搬迁户、危房拆旧搬迁户110户459人,同时引进龙头企业,投资4000万元新办占地1700亩的猕猴桃和丑柑产业园。借着这股东风,许菊珍一家人也迎来转机。

  “2014年,我们被评为建档立卡贫困户,丈夫获得了每月补助300元的公益性岗位,我在猕猴桃产业园做施肥、修枝、蔬果的管护工作,每天也能挣80元左右。2017年底,政府又补助了12.5万元购房款,我们全家没花一分钱就搬进了巴山新居,过上了新生活。”村民许菊珍说。

  建支部促凝聚 共治共享美家园

  “猕猴桃和丑柑产业园辐射带动全村入园务工1200人次,实现人均每年增收3000元,带动散户投入果蔬种植、畜禽养殖200户,户均增收近万元每年。”河西村党委书记龚克现介绍。

  新家园建起来了,可公共服务差、群众人心散、资源分配难却成了聚居点管理的“痛点”,河西村村委决定重新成立聚居点党支部,现有党员5名,在促进聚居点群众“物理聚居”的同时,实现人心情感“化学融合”。

  作为不同类别搬迁群众的利益枢纽,聚居点党支部推选出5名热心公益、公道正派的群众,成立“自主管理委员会”,制定《聚居点入住户守则》,又广泛征求群众意见,公开选拔3名“管理点长”,实施“支部书记+自主管理委员会+点长”的治理模式,强化思想教育,决策重大事项,实现共治共管。

  河西村聚居点村民谭正斌介绍,自主管理委员会按照每年每户每平1元的标准收取物业管理费,用于公共设施管护、垃圾运输清理、花草种植绿化等。同时由点长负责组织实施环境卫生清洁整治行动,整合全村10个公益性岗位,统筹五保户、低保户、贫困户和志愿者等力量,对村内公共设施维护、环境卫生整治、安全隐患排查等治理工作落实分片负责制。推行网格化管理和“门前三包”“六顺六净”等制度,开展最

  美院户评选,激发内生动力,共建美好家园。

  此外,聚居点还设置党员管护区和党员示范区,充分发挥党员先锋模范作用。该村党员宋克仁自费购买花草苗木种植美化环境,党员郭永平主动清理鱼塘卫生,在两人的带动下,村民们都积极参与聚居点栽花种树,提升环境形象,村容村貌焕然一新。

  村民杜平介绍:“现在我们村就是风景区,春赏花、夏垂钓、秋品果、冬采摘,一年四季都有不同美景,前来观光旅游的游客也越来越多。”(信息来源:通江县铁佛镇)

COPYRIGHT 2008-2020 BZ.NEWSSC.ORG INCORPORATED.
网上传播视听节目许可证 编号:2304068 经营许可证编号:川B2-20100027