四川新闻网巴中11月20日讯 近年来,通江充分发挥统一战线独特优势和作用,通过创新基层协商民主形式,充分发挥新乡贤在乡风村风文明、农村孝道文化传承、乡村自治模式、合理合法管理民间信仰等方面作用,推动形成共建共治共享社会治理格局,为建设川陕革命老区振兴发展示范县凝心聚力。
强化组织建设,构建新乡贤统战工作体系。坚持统战姓“党”原则,加强党的领导。成立通江县乡贤研究会和通江县乡贤工作指导小组,实现了新乡贤统战工作有人管有人抓;率先在全省政协系统中创新设立“新乡贤”界别,实现了新乡贤人士工作有平台,有渠道;积极创造条件为县新乡贤联谊会建立党组织,充分发挥党在新乡贤统战工作中的核心领导作用,努力把新乡贤人士团结在党的周围,与党同心同向。构建统战体系框架,健全工作网络。完善县-乡-村三级统战工作网络,将新乡贤统战工作纳入重要考核内容;加强新乡贤“三会”网络建设,建立新乡贤县级联谊会、乡级联谊分会、村级议事会,让新乡贤有归属感、认同感、责任感。扩大新乡贤统战范围,加强自身建设。分别按照经营技能型、公益慈善型、公德文化型、社会治理型等四个方面建立新乡贤信息库,摸清全县乡贤的数量分布和构成;按照“六有六全”标准(六有:场所、经费、人员、制度、台账、活动;六全:审批、班子、规章、资料、规则、措施),深度打造新乡贤统战工作创新实践基地--“壁州·新乡贤”之家,有效加强自身建设。
搭建工作平台,激发新乡贤干事创业活力。搭建回引创业平台。县委统战部、县工商联先后组织人员前往陕西西安、山西太原等地走访慰问通江籍成功人士,建立“在外优秀企业家回乡投资创业项目库”;通过新联会、商会以及其他民间社团等组织加强对新乡贤的发掘培育、沟通联络,组建乡贤微信群、新乡贤官方微信公众号等平台,把乡贤联络起来,让乡贤了解家乡发展变化,感受乡情乡谊;充分发挥第十七届中国西部国际博览会筹备领导小组成员单位的优势,积极对接在外成功创业人士20余人赴通江县考察农业合作及冷链物流投资项目,实地考察了山霸王野生食品、九州科技、高明置业等企业。搭建联谊建言平台。以县政协“新乡贤界”为依托,建立“一会四重”制度(即:邀请新乡贤参加党外人士中心学习会,学习重要文件、参加重要活动、视察重要项目、参观重大成就制度)、县委领导干部与新乡贤代表人士的联谊交友制度和新乡贤代表人士结对联系制度,每年召开新乡贤文化座谈会,畅通与新乡贤联络联谊的渠道。今年以来,先后邀请新乡贤代表人士参加党风廉政建设情况通报会1次、新乡贤工作座谈会1次,提交新乡贤界政协委员提案8件,有效搭建乡贤参与共建共治的平合,提高乡贤参与共建共治的意识和水平。搭建公益慈善平台。成立通江县孝善扶贫基金,在新场镇3个贫困村试点,面向建档立卡贫困户中60岁以上(含60岁)的老人开展“孝善扶贫”工程;建立“乡贤公益联盟”,探索开展“乡贤认领微心愿”“乡贤志愿微服务”等活动;结合“万企帮万村”、“百名乡贤帮百村”等活动,引导非公企业、新乡贤人士与贫困村开展结对帮扶。积极联系通江籍社会贤达为受灾群众捐赠价值950万元的药品,在陕西省、成都市创业人士、优秀乡贤向县慈善协会捐款共计25万余元;由市精神文明办表彰的新乡贤人士担任县爱心协会会长,牵头举办“携手金秋·筑梦未来”社会助学帮扶活动,筹集善款47.4万元,帮助50余人完成求学梦想。
丰富活动载体,创新推动基层治理。制度化开展新乡贤“四进”活动。制定《乡贤文化“四进”活动实施方案》,推进“进厅堂、进课堂、进讲堂、进礼堂”活动,落实由4名县级领导分别负责1个主题、联系1个片区责任制;选择1所学校,邀请新乡贤人士作事迹报告;选择2个乡镇,开展新乡贤诗词、书画、剪纸等文艺作品展览活动;选择3个村,邀请新乡贤讲述发生在身边的典型事例;选择4个院落,开展“晒家书·传家风”活动。创新性引导新乡贤参与基层社会治理。印发《通江县深化自治、法治、德治探索城乡社区多元共治实施方案》,明确由县委宣传部、统战部等单位负责积极培育新乡贤文化,发挥新乡贤在道德引领、群众自治等方面的积极作用;发挥“新乡贤柔治理”作用,在村(居)两委中引入乡贤参事会,有序组织乡贤参与村务中心工作、民生事业重点工作和群众热点难点问题等的决策咨询、民情反馈、协商讨论和民主监督。创造性转化新乡贤文化,涵养淳朴民风。制定《通江县创新发展新乡贤文化的实施方案》,开展“一创二引三帮”活动,用群众身边的人和事在广大群众中形成见贤思齐、崇德向善的感召力;深入挖掘通江“三李”文化,在“三李”故乡兴隆乡开办“民风超市”,村民可以通过勤劳致富、孝老爱亲、文明卫生等获取积分,兑换生活用品,增强新乡贤文化转化,提升村民获得感;大力支持本土新乡贤对巴山剪纸、蜀绣等传统文化遗产的创造性转化,目前2家公司已经吸纳100余人实现本地就业。(信息来源:通江县委统战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