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当前的位置:地方频道-巴中  >  巴中要闻

巴中:高标准农田建设让“粮田”变“良田”

【时间:2022-05-13 09:55:56】【来源:巴中日报】

  高标准农田建设是深入实施“藏粮于地、藏粮于技”战略和乡村振兴的重要抓手,也是农民持续增收的重要保障。去年年底,四川省下发了《关于切实做好高标准农田整区域推进示范工作的通知》,明确1个市、13个县(市、区)为高标准农田整区域推荐示范单位,恩阳区位列其中,这也是我市2021年“十大争取落地政策”之一。

  抢抓施工进度 高标准农田建设如火如荼

  5月11日上午,阴沉的天空中夹杂着细雨,恩阳区柳林镇海山村党支部书记韩渭才却一点也没有闲住,1400亩油菜籽已经成熟,5月8日开镰,需要尽快收割归仓,他正四处打电话联系收割机和工人。

  海山村属于省三星级优质粮油现代农业园区核心区之一。整个园区涵盖柳林、下八庙、花丛、尹家、兴隆等5个乡镇18个村,辖区面积90.64平方公里,核心园区面积达13.6万亩,共发展优质粮油8.4万亩,培育各类新型经营主体221家,年产值达4.5亿元。

  2021年,海山村启动高标准农田建设,目前已建成2800亩,全部用于粮油作物生产。通过高标准农田建设,耕地面积增加450余亩。“去年收割了一次水稻,产值很不错,油菜籽算是高标准农田建成后收获的第二季庄稼,今年油菜籽收入有望在100万元左右。”韩渭才说,海山村的经营模式为“国企+龙头企业+村集体+合作社+农户”,村集体将土地从村民手里流转过来,交给“产投集团”按高标准农田建设,然后再流转给龙头企业,村集体成立合作社,组织村民进行生产。对于村民来说,每亩有稳定的土地流转费,还可以到园区务工,多方获利。

  入夏后,农事逐渐进入抢种抢收抢管护的时节,但在距离海山村约30公里的花丛镇苏村坝社区却是另外一番景象,昔日村内460多亩庄稼地正变成一个大工地,挖掘机轰鸣、工人来回穿梭,正在进行高标准农田建设。紧邻苏村坝社区的尹家镇下苏村同样如此,两个村(社区)总共1000余亩的高标准农田建设主体工程必须在水稻栽种前完成,附属工程等将在7月底前完工,这儿将会是恩阳区争创的第二个优质粮油园区。

  “从4月初开工,我们就一直抢抓进度,高峰期每天有50多台挖掘机、10余台推土机、近百名民工同时作业。”恩阳区农业农村局农建站负责人王继生介绍。

  工人严成超是广元苍溪人,5月10日从老家来到工地,他和其他工友一起进行护坡处理。“早上7点过就开始上班,工程难度不算太大,只是对工期要求比较紧。”严成超一边推着砂石,一边告诉记者,大家都希望尽快完成工程,不违农时。

  眼见高标准农田建设一天一个样,苏村坝社区党支部书记刘家汾也有了新的打算,这两天她和镇上的工作人员到处对接农业企业,尽快将土地流转出去。“现在农村劳动力少,企业经营的话,产值空间更大,也更容易带动村民致富增收。”对于社区的发展前景,刘家汾信心满满。

  高标准建良田 筑牢粮食安全底线

  建设高标准农田是巩固和提升粮食生产能力、保障粮食安全的关键举措。近年来,恩阳区坚持把高标准农田建设项目作为保障粮食安全的一项重要工作来抓,通过用好用活各方面土地整理项目资金,既保护现有耕地,又增加新的耕地,还建设好了农田,不断补齐基础设施短板,切实提高农业生产水平和可持续发展能力。

  据了解,2021年,恩阳区完成了36个村的土地整理项目,还启动了7个土地整理项目立项资料编制工作,预计建设规模3.7万余亩,将新增耕地1741.6亩。今年,恩阳将建设高标准农田7.37万亩,其中整区域推进建设高标准农田4.7万亩,涉及5个镇(街道)22个村。

  《恩阳区高标准农田整区域推进示范规划(2021-2025年)》明确提出,将围绕提升粮食综合生产能力,坚持新建与改造提升相结合,集中力量打造集中连片、旱涝保收、节水高效、稳产高产、生态友好的高标准农田。到2025年,全区累计建成高标准农田50.3万亩,占总耕地面积80.5%。"十四五"期间建成高标准农田面积23.27万亩,其中新建实施18.82万亩,提升改造4.45万亩。同时,推动高效节水灌溉与高标准农田建设统筹规划、同步实施,力争"十四五"期间完成高效节水灌溉0.99万亩建设任务。

  近年来,我市持续推进高标准农田建设,在广袤的农村,一块块高标准农田正在建设或已投入使用。市农业农村局农田建设管理科负责人贾金平介绍,所谓高标准农田是指土地平整、集中连片、设施完善、农田配套、土壤肥沃、生态良好、抗灾能力强,与现代农业生产和经营方式相适应的旱涝保收、高产稳产,划定为永久基本农田的耕地。2011年以来,巴中市已建成高标准农田227万亩,占全市耕地面积的一半,新建坡梯田58.67万亩、生产路3270.68千米、灌排渠系3640.28千米、塘堰池等水源工程9850处,新增有效灌面139.5万亩,新增节水灌溉面积28.7万亩。

  同时,我市在高标准农田项目建成区大力实施农田宜机化改造工程,小田并大田,弯田改直田,增加作业机械下田设施,积极推广小麦、水稻和油菜全程机械化示范,项目建成区农机耕、种、收综合机械化水平提高到65%以上。

  高标准农田建设改善了项目区的生产条件及生态环境,使过去易旱、易涝的农田得到改造,低产田变成丰产田、高产田,给农民带来了看得见的实惠,也为农业现代化发展打开了突破口,高标准农田建设工程已成为群众满意的惠民工程,为保障国家粮食安全提供了重要支撑。(记者 严波)

  原标题:高标准农田建设让“粮田”变“良田”

COPYRIGHT 2008-2020 BZ.NEWSSC.ORG INCORPORATED.
网上传播视听节目许可证 编号:2304068 经营许可证编号:川B2-20100027