节能减排是加快生态文明建设的重要抓手。市委五届二次全会也明确提出要发展清洁能源应用产业,落实“电动四川”行动计划,加快重点领域电动化进程,加大新(清洁)能源在交通运输、居民生活等领域推广应用力度。
当前,随着新能源汽车推广力度加大,产业快速发展,越来越多的巴中市民开始接受并购买新能源汽车。我市推进新能源汽车尤其是纯电动汽车进入公共交通领域进度如何?巴中新能源汽车应用情况如何?探索新能源汽车进机关、进单位情况如何?近日,记者对此进行了探访。
大数据
140辆纯电动公交车投用后预计将减少二氧化碳排放4913吨/年
全市新能源充电汽车保有量达2100余辆
全市电动汽车充电桩已建成500多个
新能源公交车投放“加速度”
2022年至2024年,实现中心城区公交车全“电动”
6月16日,巴恩线32路、33路新能源纯电动公交车正式上路,标志着我市中心城区首批新能源纯电动公交车正式上线“服役”。在这之前的6月14日,由市交通运输局主办、巴山公交公司承办的“公交优先绿色出行”主题宣传暨巴中市中心城区2022年纯电动公交投运启动仪式在黄家沟公交综合站举行,当天140辆纯电动公交车启动投放,吹响了中心城区公交绿色发展的号角。
“换了纯电动公交车后,感觉安逸多了,再也闻不到刺鼻的燃油味,还没噪音,真是环保又舒适。”6月16日,乘坐32路公交车的恩阳市民张慧坐上车后就高兴地谈起了新感受。
“与以往的燃油车相比,纯电动公交车各方面性能都比以前好,更加智能化,开起来也轻松不少。”巴城3路公交车驾驶员何胜华告诉记者。
记者获悉,截至2022年5月底,负责巴中市中心城区公交车运营的巴山公共交通公司已拥有营运车辆220辆,先后开通24条公交线路。本次新置的140辆新能源纯电动公交车以中型车为主,分为长10.5米、8.1米两种车型,目前已投放到1路、3路、5路、13路、32路等市中心城区11条重点线路上运行。
我市传统燃油公交车及液化天然气公交车大多是2012年至2014年间购置,已逐渐老化,不仅能耗大、运营成本高,而且体验感也差。“近年来,随着市民出行选择多样化,公交运营面临挑战,越是逆境越要提升服务,我们既要考虑降低能耗保护环境,更要在乘坐舒适度方面着力。”巴山公共交通公司副总经理王建权告诉记者。
在王建权看来,与传统燃油公交车相比,新能源公交车购车成本增加了3倍,平均一台高达90多万元,同时还得新建充电站。但在运营成本方面,一台燃油公交车平均一天的能源消耗费用为500元左右,而一台电动车平均一天的能源消耗费用仅150元。本次新投运的纯电动公交车一年可节约运营成本达500余万元。
纯电动公交车具有零排放、无污染、噪音低、能耗小等优点。王建权算起了环保账,该批纯电动公交车投入前,80辆柴油公交车二氧化碳年排放量达2713吨,60辆天然气公交车二氧化碳年排放量达2200吨,而新投运的140辆纯电动公交车替代这80辆柴油公交车和60辆天然气公交车全部投运后,也意味着一年将总计减少二氧化碳排放4913吨。该公司也计划2022年至2024年将中心城区现有的220辆燃油、天然气公交车全部更换为新能源纯电动公交车。
“十三五”时期,全市智慧绿色交通加快建设,全市城市客运车辆中新能源及清洁能源车辆占比达70%。根据巴中市“十四五”综合交通运输发展规划,“十四五”期间,全市城市公交新增和更新新能源车比重预计将达95%。截至目前,我市平昌县城区公交车、恩阳区部分出租车已实现“纯电”运行。下一步,市中心城区计划将在新增及更新出租车中陆续投放电动出租车。
新能源私家车进入“磨合期”
上半年我市新能源私家车销量占3成
今年以来,国内汽柴油价格多次调整,我市汽柴油零售价已创下历史新高。在油价不断上涨的刺激下,越来越多的巴中市民在购买车辆时开始倾向新能源汽车。据了解,今年上半年我市新能源汽车销售量增长明显。
“这款是公司刚上新的一款新能源电动汽车,不仅外形时尚,而且续航时间长、耗能低,相比燃油车开起更‘划算’一些。”6月25日,在巴城黄家沟一家商场的新能源汽车销售展区,销售人员忙着向顾客介绍新车。
“内饰还可以,坐着也挺舒服,就是价位偏高,超出了自己的预算。”今年初,市民李先生便与家人将买车提上了日程。本来打算买一辆燃油车,但考虑到燃油费、保养费等各类费用,他准备看看新能源车。但一圈转下来,看到喜欢的几款车型价格都超出了自己的预算,让他有些犹豫。
自2018年5月24日巴中启用新能源汽车专用号牌后,全市新能源充电汽车保有量达2100余辆。与此同时,市场上新能源汽车销售公司也“全面开花”,不少汽车品牌相继推出了新能源车型,各种品牌的新能源汽车令选购的市民目不暇接。
“新能源私家车进入巴中还处于‘磨合期’,对巴中的汽车市场来说也是个‘大转折’。全市40多家汽车品牌直营店都陆续推出了新能源汽车,今年上半年全市新能源汽车销售额已占总额3成。”巴中市汽车行业协会负责人段新强介绍,当前新能源汽车在全国快速推广,受疫情等影响,部分新能源汽车也出现了供不应求的现象,甚至出现部分热门车型需要长期排队购车的局面。
针对市民关注的新能源汽车的续航里程和充电问题,多家新能源汽车销售公司均表示,这些问题基本上已经得到解决。“我们的新能源车保养成本低,不用换机油,只是线路检查。一辆车的电池循环充电能达3000—5000次,相当于续航里程120—150万公里,而且是终身保修,完全能满足使用。目前,我们公司每月可售出50多台新能源汽车,价位在9万元至28万元不等。”某汽车销售公司经理张晓介绍。而在充电方面,汽车销售公司大多推出买车送充电桩等服务。
新能源汽车要进入千家万户,与其相关的配套设施建设密不可分。根据2019年出台的《巴中市电动汽车充电基础设施专项规划(2018-2030)》明确,到2030年,电动公交车充电桩配建1080个,电动出租车充电桩配建1080个,电动环卫车充电桩配建180个,电动物流车充电桩配建1200个,城市公共充电桩配建4306个,充电桩总体规模为8890个。“目前,全市电动汽车充电桩已建成500多个,已达1:4的比例,在全省电动汽车充电基础设施建设方面处于中等水平。一批新能源充电站(桩)及停车场项目建设也正在加紧推进,我市也正在着手修订‘十四五’电动汽车充电基础设施专项规划。”市发展改革委能源科相关负责人介绍。
数据显示,自2009年以来,国家开始大力支持新能源汽车推广应用。在各方共同努力下,我国新能源汽车产销规模快速增长,我市新能源汽车产业发展也不断扩大。但在采访中,我市不少业内人士认为,当前我市新能源私家车推广依然存在激励政策欠缺、续航里程短、电池型号不统一等问题。
新能源汽车“开进”市级机关
今年新增和更新新能源公务用车达50%
6月17日,在巴城人民广场,一场“巴中市首届新能源汽车进机关宣传推广活动”在这里举行,60余台新能源车一字排开。通过现场宣传体验方式,传播绿色低碳发展理念,引导公共机构广大干部职工践行绿色低碳生活方式。
据了解,该活动由市机关事务服务中心主办,市发改委、市经信局、市公安局、市住建局、市综合执法局、市商务局承办,巴中市汽车行业协会协办,共组织汽车销售企业39家、新能源汽车品牌31个、65台新能源汽车参展。
“巴中市场上的主流新能源车几乎都来到了现场,从普通到高端的车都有,几乎能够满足不同客户多方面的用车需求。”现场工作人员告诉记者。
活动现场,市机关事务服务中心节能志愿服务队志愿者还通过开展节约型机关创建宣传,讲解低碳出行、节能小技巧,解读节能环保政策,宣传绿色发展理念,倡导机关干部职工带头使用新能源汽车,践行绿色低碳生活,以实际行动做绿色低碳的实践者、示范者和传播者,共建美丽家园。
“通过这样的宣传推广活动,进一步展现了党委政府机关在新能源汽车推广使用方面的积极引导和示范带头作用,为更好引导公共机构广大干部职工践行绿色低碳生活方式发挥积极作用。”谈到开展此次宣传活动的目的,市机关事务服务中心节能科负责人李琼告诉记者。
今年3月,我省发出《“电动四川”行动计划(2022—2025年)》通知,明确要加快推进各领域新能源汽车推广应用,着力推进党政机关、事业单位、国有企业公务用车电动替代。“今年以来,我市新增和更新公务用车中新能源汽车比例达到50%,下一步将继续推进公务用车电动替代进度。”李琼介绍。让新能源汽车“开进”千家万户 近年来,随着我市汽车保有量的极速增加,汽车尾气成为环境污染的一大“元凶”。加快推广应用新能源汽车显得尤为迫切。
自2018年以来,我市加快推广应用新能源汽车步伐,聚力让新能源汽车“开进”巴中千家万户。从充电设施建设到新能源公交车,再到机关单位带头使用新能源汽车,措施有力有序,步伐稳步迈进。
新能源汽车在我市发展形势向好。但也应清醒认识到,我市推广应用新能源汽车依然处于起步阶段,依然存在配套设施规划建设有待提升、推广应用措施亟须出台、售前售后服务需规范等问题。相关部门应拿出切实可行的推广应用具体方案,有效破解推广应用新能源汽车的一系列问题,让广大市民放心去买,踏实上路。
加快新能源汽车推广应用,让新能源车“开进”千家万户,既是发展所需,也是民生所求。广大市民也应科学认识当前我市新能源汽车推广应用面临起步期阵痛,积极支持新能源汽车应用与推广,在出行上自觉践行绿色低碳,助力国家生态文明建设示范市、全国文明城市创建。(记者 张维)
原标题:节能减排“绿色”上路——我市加快推广应用新能源汽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