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当前的位置:地方频道-巴中  >  通江县

“微网格”托起“大民生”——通江县在基层治理中创新推行“网格+”

【时间:2022-07-22 15:14:09】【来源:巴中日报】

  “陈奶奶,家里的生活物资还够用吗?”7月20日早上9时许,通江县壁州街道牌坊街社区畜牧小区网格员刘燕准时出现在陈奶奶家门口,在为陈奶奶带去早餐的同时,临走时还将墙角的垃圾一并扔掉。

  刘燕是通江县7000余名网格信息员中的一员。今年5月,通江县深化网格体系改革,创新推行“网格+邻里圈”、“网格+单位圈”、“网格+单元格”,健全基层社会治理网络,推动治理力量下沉一线,实现全域收集信息、精准发布动态、高效推动治理,着力提升基层治理精细化、精准化水平。

  一张网络

  确立“1+4+N”模式 底线工作一格划定、一网打尽

  前两年,壁州街道城南社区网格员赵鑫一直觉得自己的工作不够“实”。作为社区志愿者,她一人负责管理、服务300多户居民。“遇上收集居民意见、入户排查等工作,至少需要半个月才能全部完成。”赵鑫几乎把业余时间都用在了社区,但她仍感到有些力不从心,“记住大家的名字都很困难,更别提有针对性地提供服务了。”

  这样的困惑不止赵鑫才有。地处大巴山深处的通江县,辖区面积4119平方公里,人口72万。乡镇行政区划和村级建制调整改革后,撤乡并镇、村社合并,当地面临服务群众不精准、管理难精细的挑战。

  “近年来,随着疫情防控、防汛减灾等底线工作压力不断增加,基层治理工作面临更大挑战,这也倒逼我们要创新工作举措,创新基层治理。”通江县相关负责人说。

  群众有所呼,政府有所应。

  今年5月初,通江县启动深化网格体系改革,按照“一格划定、多网合一”的原则,确立“1+4+N”(1:全县一张网;4:县、镇(街道)、村(社区)、单元格四级管理;N:疫情防控、生态环保、应急管理、防汛抗旱、安全生产、防返贫动态监测等)网格化模式,建立县、乡镇(街道)、村(社区)、单元格四级指挥体系,把所有底线工作一格划定、一网打尽。近年来,网格员在疫情防控、应急处突、防汛减灾等方面发挥了重要作用,小网格托起了大民生。

  “一把手”亲自抓是这张网的鲜明特征。“县上把网格化服务管理工作明确为县委书记工程,乡镇(街道)党委书记担任辖区网格化服务管理工作总指挥,村(社区)党组织书记担任本辖区网格化服务管理工作网格长,形成了‘三级书记’抓落实工作格局。”通江县网格化服务管理中心负责人王涛介绍。

  顶层设计完善,还要从小处落实细节。在实际工作中,通江将324个建制村、43个社区共划分为561个网格,在561个网格中,按照“规模适度、易于管理、服务高效”的原则,再细划单元格7709个,选配单元格信息员7709名,真正实行人对人、面对面管理服务。

  单元格内的信息员谁来当?通江县整合驻村工作队、乡镇(街道)联村干部、结对帮扶单位干部职工等力量下沉单元格开展工作。据统计,目前,下沉县、乡镇(街道)干部进入单元格开展工作1.3万余人。

  “网格化最大的好处,就是精准、精细、快捷。”网格化治理的效果令通江县诺江镇党委书记赵怀舜印象深刻,“前阵子因疫情防控需要排查从重点地区回来的人员,每个单元格最快半个小时、最慢1个多小时就汇总了信息。”

  通过网格化治理,民生诉求得到及时解决,确保了小事不出网格,大事不出乡镇,矛盾纠纷同比下降63.4%,安全事故同比下降61%。

  一套制度

  网格吹号、部门报到、回访销号

  有了单元格,信息传递更精准。但7000余个单位格如何实现协调统一管理?

  健全机制、靶向施策成为工作路径。

  “在单元格运行管理中,因拉入了村社长、挂包单位驻村书记,构建了网格信息发现、处理或上报、反馈,以及网格管理的考核、部署或监督、指导,‘双闭环’管理体系,同时,我们还采取了多种方法措施,着力提升网格化服务管理实效。”通江县网格化服务管理中心负责人王涛介绍。

  清单定责让网格“明”起来。按照“清单化管理、链条式服务”原则,明晰网格职责清单、程序清单和响应清单三个清单,让各级网格权责一致、网格管理有据可依、网格运转程序清晰,做到职责法定、边界清晰,上下联动、分工合作。

  精准响应让网格“动”起来。严格做到“网格吹号、部门报到”,对网格内上报事件,由镇级单位部门、村(社区)两委干部组建工作专班,分级分类及时处置,乡镇(街道)不能解决的问题,第一时间上报县级挂联领导统筹县级相关职能部门共同参与解决。

  闭环管理让网格“实”起来。按照“发现—上报—办结—销号”闭环管理流程,单元格信息员对收集的信息初步甄别后,按规定及时上报,事件处置完成后,由单元格信息员入户回访销号,避免事件处理停留在口头上、文字上。

  加强指导让网格“优”起来。县网格化服务管理中心积极参与乡镇(街道)网格化服务管理业务培训,指导建立微信、QQ工作群,科学建立通讯群,示范线上线下开展工作。今年来,县网格化服务管理中心已累计开展集中培训50余场次共2300余人次,形成“练兵在常态,备战在平时”的局面。

  除了制度层面,硬件设施也在网格化管理中起到了实效。

  在广纳镇,当地建立智慧指挥平台,将全镇446个单元格网格员实行“上网”管理。“网格员反馈问题只反馈一次就直接到镇上,镇上下达工作指令只下达一次就可以直接到网格;减少多头指挥,层层传递,甚至传达走样,执行走调,也便于对整个网格化管理体系实行数字化的管理,问题、反馈、办理、销号,一目了然。”广纳镇党委书记吴劲松介绍。

  提升网格化服务管理效能的关键在人、核心在网格员作用的充分发挥。如何让网格员队伍更有战斗力?通江也有考量。

  据介绍,通江所有网格信息员除干部外,大部分都是通过单元格内村民推选、村上认可,镇上报备的知识分子或德高望重的乡贤能人,能用智能手机、有公益心,知晓政策,有能力为大家服务。

  以诺江镇为例,当地以村为单位划分成195个网格。如果村上的干部包括驻村工作队长期就住在村里,那就按照居住相近的原则,落实他在这个网格负责。

  “如果机关干部没有住在这个网格,那网格员的配置就采取A+B模式,就在这个网格里配备一名信息员,这个信息员可能是乡贤、老党员、老退休干部,或者是比较有威信,比较正派的人,来协助开展工作。但是,工作责任始终明确给网格员,防止责任悬空。”赵怀舜说。

  据介绍,通过细致的网格管理和严格的监管措施,通江基层治理质效进一步提高。

  一种服务

  有事找网格员、有事找得到网格员

  “@所有人。成都新增1例本土病例,系省外来蓉人员。再次通知,有省外人员返乡的村民,要及时在群里报备,大家都相互通知一下!”5月23日,通江县诺江镇秋锦山村17号单元格格长李义(化名)通过新建的微信群,及时向大家提出疫情防控要求。

  李义是秋锦山村人,虽不是村干部,但从教师岗位退下来后,一直热心村里的事情。5月,他被17号单元格所有村民推选为网格员。

  通江县委相关负责人介绍,网格员基础工作是做好宣传政策、服务群众、灵通政策、解决诉求、应急处突“五件事”,当好政策宣传员、民情采集员、新风引领员、便民代办员、安全监督员“五大员”,“他们绝大部分在单元格内居住。”

  “每天走在路上,三两句闲聊就能掌握单元格内动态,保持常态化联动。”据上述负责人介绍,用圈中人管圈中事,“人在网中走,事在格中办,小事不出格,大事不出村”,在法治基础上融合了德治和自治,实现的是基层村社“大治理”。

  按照将事情“了”在网格内的目标,近3个月来,通江县依托单元格为群众办理代理各类事项5000余件(次),化解纠纷3500余起,及时排查上报重点矛盾纠纷55条。

  “有事找网格员、有事找得到网格员”已在通江成为一种常态。

  曾经的万轮村有2000多人,但只有一名网格员,管理服务不到位、信息不通、政令不畅等问题时常得不到有效解决。

  网格体系改革后,万轮村“大网”下划为43个单元格,每格为地缘相近或文化相通的20—40户(特殊情况10余户)。全县324个行政村、43个社区共划分为7709个单元格。这个范围能保证任何农村村民有急事,能在2公里、10分钟内找到一名网格员,帮他协调解决。

  据介绍,为保证网格员、信息员能贴近群众、服务群众,通江再细划单元格时就注重科学定格:城市(街道)社区单元格的划分,有物业公司入驻的小区,以小区、楼栋或楼栋单元等为基础细划成一个或多个单元格;无物业管理的老旧小区,以楼栋为基础细划单元格;农村建制村单元格的划分,根据生产生活半径适度、传统聚居院落、历史沿革相近等实际情况,以村民小组、聚居点、院落等为基础细划单元格。

  “单元格成员之间,除了组建有自己专门的微信群,格长还建立了统一前缀的手机电话通讯录。遇到紧急情况,家庭不会使用智能手机的老人,网格员也能第一时间联系上。”通江县网格化服务管理中心负责人王涛表示。

  不仅如此,如今网格员在乡村振兴中也在积极发挥作用。

  “乡村振兴离不开基层党组织的带头雁,格长就是单元格里的带头雁、主心骨,是我们全县乡村振兴的人才库。”通江县委主要负责人称,下一步全县将对格长进行系统培训,补齐短板,让他们在乡村振兴中发挥更大作用。

  目前,通江各乡镇(街道)在深化网格体系改革基础规定动作上,积极探索更适宜当地的具体工作方式方法,力求年底探索完善,定格、定人、定责的单元格,创新了治理模式,构建了“共通、共治、共享”的社会治理新格局。(张永龙 唐燕)

  原标题:“微网格”托起“大民生”——通江县在基层治理中创新推行“网格+”

COPYRIGHT 2008-2020 BZ.NEWSSC.ORG INCORPORATED.
网上传播视听节目许可证 编号:2304068 经营许可证编号:川B2-20100027