上半年
●粮油产量稳中有增:粮食播面达141万亩、总产39万吨,同比增加1.6%、1.0%;油菜籽播面达137.4万亩、总产20.2万吨,同比增加1.1%、4.1%;
●生猪生产稳中向好:1—6月,累计出栏生猪163.73万头、同比增长7.5%。
●“菜篮子”产品供应稳中提质:完成72个商品蔬菜专业村、75个规模生产主体培育,栽植商品蔬菜1.8万亩。
下半年
●守好守牢粮食安全底线;
●抓紧抓实耕地保护;
●持续稳定生猪等“菜篮子”产品供应;
●继续聚焦优势大品种发展;
●大力实施乡村建设行动;
●不断深化农村综合改革。
16日,南江县双流镇菩船村,伴随着收割机的轰鸣声,金色的稻浪被卷入机械中,切碎的秸秆从收割机尾部搅碎排出,大粒饱满的稻谷尽收囊中,一直紧随收割机的村民陈明朝脸上始终挂着微笑,又是一个丰收年。目前,我市各地水稻陆续进入成熟期,145万亩水稻正开镰收割,全力锚定“全年粮食播面510万亩、产量194.5万吨”目标任务,为稳住经济大盘,积极发挥“压舱石”作用。
上半年 重要农产品供给充足
今年上半年,全市农业生产形势良好,粮油产量稳中有增。数据是力证:全市第一产业增加值达69.96亿元、同比增长5.1%,农村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达6798元、同比增长6.8%。其中,粮食播面达141万亩、总产39万吨,同比增加1.6%、1.0%;油菜籽播面达137.4万亩、总产20.2万吨,同比增加1.1%、4.1%。
此外,生猪生产稳中向好,基本建成平昌县100万头生猪屠宰项目,能繁母猪存栏稳定在20万头以上,规模养殖场稳定在1000个以上。二季度末全市存栏生猪211.4万头,1—6月累计出栏生猪163.73万头、同比增长7.5%。
市民最关心的“菜篮子”工程方面,上半年,全市突出时令蔬菜、大宗品种,按照“露地+设施”模式,大力培育蔬菜新型经营主体,加强产销衔接,提高本地蔬菜自给率,完成72个商品蔬菜专业村、75个规模生产主体培育,栽植商品蔬菜1.8万亩。
值得一提的是,为防止良田“非粮化”,今年印发《巴中市治理撂荒耕地七条措施》,市、县、乡、村逐级建立撂荒耕地和撂荒耕地复垦种粮两本“台账”,做到更新信息、全程跟踪、动态监测、销号管理,切实防止“非粮化”。据摸排调度,全市共有撂荒耕地12.69万亩,已治理撂荒耕地10.56万亩(复垦种粮8.6万亩)。制定《巴中市2022年高标准农田建设工作推进方案》《巴中市高标准农田建设项目实施细则(试行)》《巴中市2022年高标准农田建设工作考评办法》,进一步压实责任、明确标准、细化任务,确保“良田粮用”。启动市、县两级高标准农田建设规划(2021—2030年),规划新建旱涝保收、稳产高产高标准农田111万亩,改造提升高标准农田95万亩。
下半年 推动工作再上新台阶
下半年,全市农业该如何拓展增量、继续当好稳经济大盘的“压舱石”?市农业农村局相关负责人介绍,我市将守好守牢粮食安全这条底线,抓好32.7万亩大豆等大春粮油作物后期田管,兑付落实各类惠农补贴,加强农业生产社会化服务,培育创建粮油现代农业园区,做好农业防灾减灾和重大病虫害防控,确保大春粮油丰产丰收,及早谋划2023年小春粮油生产。
我市还将深入实施“藏粮于地、藏粮于技”战略,严格落实《巴中市治理撂荒耕地七条措施》,守好“耕地保护”红线,全面完成12.69万亩撂荒耕地治理,稳步推进高标准农田建设,8月前完成高标准农田建设十年规划编制工作,9月底全面开工2022年高标准农田建设项目。
同时,持续稳定生猪等“菜篮子”产品供应。严格落实“菜篮子”市长负责制和“猪八条”,持续保护种源,提升猪场标准化水平,抓好浙江金华火腿等重点项目实施,严防非洲猪瘟等重大动物疫病,稳定能繁母猪存栏在20万头左右、规模养殖场在1000个以上,完成年出栏317万头任务,推动肉制品产业全链发展。
在优势大品种发展上,大力发展巴山肉牛、南江黄羊和茶叶等特色种养业,以重点龙头企业为抓手,实施好山地肉牛产业集群项目、雅拉德荣常年存栏15万头能繁母牛等项目,改造低产低效茶园1.3万亩,高质量筹办全省精制川茶产业培育现场推进会、市外招商推介会,创建一批特色农产品优势区、农业产业强镇、“一村一品”示范村镇,推动特色产业再提质效。(记者 严波)
原标题:上半年我市农业增加值同比增长5.1% 供应充足、稳中有增成为关键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