今年1月25日,中共巴中市委五届二次全体会议通过的《中共巴中市委关于抢抓碳达峰碳中和重大机遇加快推动绿色崛起的决定》明确提出,要持续巩固提升绿色生态优势,坚定向绿色生态要出路、向绿色发展要未来,增强发展可持续力和核心竞争力。为此,全市水利系统从优化布局水网体系、从严落实水资源管理、切实筑牢水生态屏障等多方面服务我市碳达峰碳中和。
治理水环境污染,筑牢水生态屏障
市水利局四级主任科员石钊华介绍,为实现“双碳”目标,水生态方面的措施包括保护和修复水生态环境、提高水生态的固碳能力和提高水生态承载力。
水生态环境的保护与修复不仅包括自然环境,还包括城市的水生态环境。随着经济快速发展,水生态日益恶化,水污染、水土流失等现象日益严重。水生态固碳能力的提高是对"双碳"目标实现最直接的响应,为了提升固碳能力,需要丰富水生态的物种多样性,完善水生态的碳捕集与封存技术,健全水生态固碳的制度保障。提高水生态承载力,就是保证一定的生态需水、栖息地环境和水功能区水质目标、水生态系统服务功能,增加碳汇能力。
为此,全市水利系统将以治理水环境污染为抓手,实现人水和谐为目标,即管好盛水的“盆”又管好盆中的“水”,全市2678名四级河长始终围绕水资源保护、河湖水域岸线管理、水污染防治、水环境治理、水生态修复、执法监督六大任务,切实保护好“山水林田库”改善水环境。
同时,为实现“双碳”目标,我市完善水教育体制,增强水教育宣传工作,呼唤全社会开展水教育活动,将减碳、固碳理念深入每一个人的意识中。今年以来,全市水利系统深入开展2022年“世界水日”“中国水周”“县委书记谈节水”系列宣传活动。
布局现代水利基础设施,助力碳减排
水电开发是我国新能源发展的主要领域之一,对于碳减排和资源节约发挥着重要作用。
4月20日上午,在四川省2022年重点水利工程集中开工巴中分会场,青峪口水库正式开工。
至此,巴中市以“6781”为骨架的现代水利基础设施已初具雏形。
“我们以做大水的‘利’,控制水的‘害’为要求,优化布局‘6781’为骨架的现代水利基础设施,构建以红鱼洞、黄石盘、江家口、青峪口、高桥、兰草6座大型水库为龙头,以青龙嘴、官房沟、汇田河等7座中小型水利工程为骨架,以8条流域综合治理为重点,以农村一体化集中供水工程建设为基础的生态水网,实现防洪、抗旱、供水和水生态等多目标协同发展。”石钊华表示,为了实现"双碳"目标,水工程领域应做好"加大水电开发力度、推进抽水蓄能电站建设"两方面工作。
同时,全面从严实行水资源管理制度和节水控水制度,科学合理配置水资源,构建水资源配置和统一调度体系,把水资源“三条红线”控制指标作为规划和项目审批的重要依据。“依托省水资源管理与调配系统建立巴中市水资源监测平台,对76个取水许可地表水20万方以上和5万方以上地下水取水户取水计量安装在线计量监测设施,对4个省级水资源调度断面实行最小下泄流量在线调度和58座小水电下泄生态流量实行在线监控。”石钊华表示。(记者 翁凯)
原标题:我市以“6781”为骨架的现代水利基础设施初具雏形 落实“双碳”行动共建美丽家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