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百日增收行动”目标:
脱贫人口收入增速高于当地农民收入增速
脱贫地区农民收入增速高于全省农民收入增速
近日,脱贫户余显详收到花椒园的1万多元务工工资,当即买了些蔬菜种子和化肥,准备在房前屋后种些豌豆和油菜,“我们村有1000多亩花椒园,我全年不愁找不到活儿干,自己再发展些小家禽和蔬菜,挣点零花钱。”余显详介绍。
余显详是通江县杨柏镇双凤垭村的脱贫户。自脱贫以后,政府的帮扶力度不减。在前段时间我市推进“百日增收行动”中,帮扶干部便根据他的意愿,为他规划了庭院经济。
在巴中经开区红花村,脱贫群众苟中宣依托便利的区位优势,发展时令蔬菜种植,上半年,地里的黄瓜、辣椒、茄子等蔬菜已经卖完。当前,趁着晴好天气,他忙着翻耕土地,赶在季节前种下萝卜和豌豆。
今年6月底开始,为确保实现全年脱贫人口收入增速高于当地农民收入增速、脱贫地区农民收入增速高于全省农民收入增速的目标,我市认真贯彻落实全省开展促进脱贫群众增收“百日行动”决策部署,开展“百日增收行动”,各县区迅速行动、积极部署,有力有序推进、因户因人施策,让脱贫群众腰包鼓起来。
1 盯村抓户 全力锁定重点对象
“孩子上幼儿园了吗?”“病情控制住了吧?”……
在巴州区鼎山镇明月村,鼎山镇农民服务中心干部孙一律不时就给自己的监测户陶玲打去电话。“陶玲一家原本已经脱贫,但是去年6月突然查出红斑狼疮,巨额的医药费让这个脱贫不久的家庭遇到新的难题。通过我们的动态监测,及时落实救助措施,确保不返贫。”孙一律说。
今年以来,受经济下行压力和疫情灾情影响,如何巩固脱贫成果、守住不规模性返贫底线任务面临新的挑战。
面对庞大的工作量,脱贫攻坚战时的“绣花”功夫仍然有用。市乡村振兴局相关负责人表示,帮扶要锁定重点对象。这些对象来源得益于我市创新建立“五级网格”“四个全覆盖”动态监测体系,织密织牢动态监测防护网。严格标准流程组织5.68万党员干部开展防止返贫动态监测和帮扶集中大排查,完成排查94.1万户300.3万人,新增监测对象985户3103人。
脱贫户苟元志就是今年新增的监测对象。苟元志一家本来已经脱贫,但是去年被查出肾衰竭,这个家庭又被拉到贫困的边缘。
锁定了对象,哪些人需要帮,如何帮,还需要算清账。对此,各县区各有实招。
恩阳区对家庭人均纯收入远超全区平均水平、且有劳动能力的脱贫户,以鼓励和引导为主,保持2022年度人均纯收入只增不减;对家庭人均纯收入略低于全区平均水平或增速略低于目标值、且有劳动力的脱贫户,从工资性收入、经营性收入、财产性收入中拓宽收入渠道,千方百计增加收入;对全家无劳动能力或有弱、半劳动力但未发展生产的脱贫户,足额落实兜底保障政策,提前兑现、加快兑现,确保家庭年人均纯收入稳中有增。
平昌县根据脱贫群众增收目标制定具体措施,确保脱贫户人均纯收入增长达到15%以上,生产经营性收入增速超过10%。
“像苟元志这种监测户,我们实行干部叠加帮扶。”平昌县澌岸镇党委书记夏照祥说,除了原来的帮扶干部,他也是苟元志的帮扶人,这样的目的在于制定有效措施,让监测户不返贫。像苟元志干不了重活,但是会开车,平时村上、镇上有啥活都优先考虑他,每个月也能挣1000多元。
2 因户施策 全力保证增收效果
“趁着现在气温不高,我们要抓紧时间把这块地的草除了。”9月12日傍晚时分,恩阳区明阳镇鹿台村道地药材现代农业产业园里,村民李荣华招呼大伙儿加快进度,“夏天里,我们尽量避免高温时到园区务工,主要利用一早一晚时间,产业的管护可不能落下。”
在园区务工的村民不少是脱贫户,如何保障像李荣华这样的脱贫人口能够持续增收?精准施策是关键。
“我们在促进脱贫群众增收上推行‘一户一策’。对全家无劳动力的脱贫户,主要从兑现落实兜底保障政策,增加其转移性收入,确保脱贫群众收入稳中有增;对有劳动力的脱贫户,通过增种、增养、增加就业渠道等短平快方式,确保每一户脱贫户都有一个增收致富项目。”恩阳区乡村振兴局精准扶贫中心主任严婷说,综合分析脱贫人口工资性收入、经营性收入、财产性收入、转移性收入下降的原因,分类统计农户收入构成、产业选择、增收意向等,分门别类、有的放矢制定增收计划。恩阳因户制宜落实增种一亩粮(油、菜)、增养一圈猪(牛、羊)、增养一窝鸡(鸭、鹅)、增养一塘鱼(虾)、增加一个就业岗位的“五个一”增收措施,围绕产业发展、稳岗就业、政策兜底、帮扶走访,千方百计让脱贫群众有稳定的增收门路。
去年以来,明阳镇鹿台村发展以川佛手为主的道地药材产业,今年又套种了大豆作物。园区发展起来,日常管护和川佛手的采摘都需要大量劳动力。村里积极吸纳脱贫群众在园区就地务工,通过“增加一个就业岗位”,李荣华一家人在家门口就多了一条增收渠道。据了解,670亩的产业园区,带动了附近130多名村民就近务工。“在产业园区务工有务工费,还有土地流转费、产业利润分红,相比以往收入更有保障了。”李荣华说。
平昌县也在针对就业、产业等方面为脱贫群众量体裁衣——
因疫情返乡的务工人员、弱劳半劳人员,依托东西部协作、帮扶车间、公益性岗位就业等保证务工收入;通过“一卡通”直接兑现《平昌县支持肉牛产业发展十二条措施》《平昌县防返贫致贫帮扶资金管理办法》等支持脱贫户、监测户发展产业的政策措施;推行“富民贷”“惠农E贷”“兴牛贷”等信贷产品……
截至目前,平昌县单是脱贫群众家庭新发展“小茶园”“小椒园”“小养殖”“小加工”等就达8530家,新发放各类信贷资金2.3亿元,脱贫群众增收劲头十足。
南江县则依托优势大品种计划,实施南江黄羊倍增计划。截至8月,南江黄羊出栏达到17万只,全县3万多养殖户人均增收5000元。“以前我家通过养黄羊脱了贫,现在我家养黄羊奔致富路,平均每年能增收3万多元。”南江县公山镇桥坝村脱贫户孙平高兴地说,眼下圈里的黄羊将陆续出栏,现在要好好喂养追肥,争取卖个好价钱。
相关新闻
南江黄羊科研“芯片”种业计划正式启动
近日,由中国工商银行全额支持的南江黄羊科研“芯片”种业计划在四川南江黄羊原种场正式启动。
南江黄羊种业是实施巴中优势大品种计划和南江黄羊全产业链高质量发展的“芯片”,是南江黄羊“倍增计划”的核心和根本。此次“芯片”计划由巴中市南江黄羊科学研究所、四川南江黄羊原种场具体负责实施,计划通过2022年—2025年4年时间,突出“高繁、快长、大型、质优、高产”等主要性状持续开展配套系选育,培育出高产肉力的南江黄羊配套系,技术经济指标比南江黄羊品种标准提高20%以上;攻克南江黄羊集约化和标准化养殖的关键技术,促使南江黄羊配套系选育技术和经济指标处于国内领先水平。
通江县乡镇农产品快速检测员持证上岗
为加强农产品质量安全源头管理,提升基层农产品质量安全检测能力和农产品质量安全监督工作的风险发现率。近日,通江农业农村局对全县所有乡镇快速检测员开展专题培训,参训学员通过考试,将持证上岗。
本次培训主要从农产品快速检测相关理论知识和现场快检操作教学两个方面展开,采取“理论+操作”模式,指导参训人员规范使用速测设备和试剂,使参训人员能够更好地结合实际进行操作练习,有针对性地解决农产品速测工作中遇到的疑难问题。
通过此次培训,进一步强化了农产品快速检测员的规范操作意识,提升了快检操作的严谨性和准确性。该局相关负责人表示,下一步,全县将继续严格把好“入口关”,加强日常监管,切实保障人民群众“舌尖上”的安全。(记者 何欢)
原标题:我市持续推进“百日增收行动”——让脱贫群众腰包鼓起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