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当前的位置:地方频道-巴中  >  巴中要闻

巴中探索秸秆产业化利用道路——“秸”尽其能 点“秆”成金

【时间:2022-09-27 14:13:19】【来源:巴中日报】

  秋收时节,庄稼颗粒归仓。以前,小麦秆、玉米秆等秸秆在庄稼收割之后,鲜有用处,但目前在我市,秸秆正在变废为宝,成为饲料或者生物颗粒燃料的重要来源。记者从市农业农村局获悉,我市正坚持政府引导、企业主体、农民参与的运行机制,激发秸秆饲料化加工利用主体活力,探索适合区域内的可推广、可持续的秸秆饲料化利用模式。

  加工变成饲料、燃料

  再次利用,秸秆大有用处

  9月25日一早,在恩阳区双胜镇红岩社区,四川空山青贮农业科技有限公司的工人钟印开着叉车将一个个圆柱形的玉米秸秆垛转运到一起,难以数计的秸秆垛被一层层浅蓝色的薄膜覆盖,堆积成了一座小山,空气中弥漫着玉米秆散发出的甜甜味道,这些秸秆垛随后将被养殖户购买,用来喂牛或者喂羊。

  “这些都是玉米秆经过粉碎后打包而成,全程机械化,十分方便。”钟印介绍,这些秸秆既有他们自己流转土地上收割而来的,也有从附近农民家里买来的。农民家里买的话,每吨秸秆的价格是120元,其中1亩地收割秸秆1.5吨左右。

  今年60多岁的罗秀芳是红岩社区居民,种了一辈子庄稼的她对于秸秆变为饲料感到十分好奇。“要是以前的话,玉米秆基本都扔掉了,没想到现在还能卖。”罗秀芳今年也将两亩多玉米地的秸秆卖给了空山青贮农业科技有限公司,收入近400元。

  同一天,在距离红岩社区10余公里的柳林镇钟家坝村,空山青贮农业科技有限公司工人夏先强则正驾驶着收割机收割玉米秆。只见秸秆被收割机吞进肚里后就直接粉碎,再倒入裹包机的料箱里,随着机器转动,“吐”出一个个圆柱形的玉米秸秆垛,整齐地“躺”在田边,收割机一天至少能作业50亩。

  空山青贮农业科技有限公司负责人夏天告诉记者,公司今年预计制作秸秆饲料5000多吨,其中2000多吨的原料来自农户家里。“一吨秸秆饲料(不包括玉米棒子)的售卖价格在300多元,如果有玉米棒子的话,价格会达到七八百元每吨。”

  进入秋季,位于巴州区平梁镇的巴中雄茂能源科技有限公司负责人蒲守雄同样忙着收村民家中的秸秆,公司主要生产生物颗粒燃料,秸秆、树枝等是其主要原材料。“今年已经收了1万多吨秸秆,每顿秸秆的价格是200多元。”蒲守雄告诉记者,每4吨左右秸秆能生产1吨的生物颗粒燃料,此时的价格将达到900多元。

  “生物颗粒燃料真的很受欢迎,也很好卖,目前基本销往浙江、广汉等地。”蒲守雄说,从2014年开始创业至今,他每年都会收秸秆再次利用,在当地已家喻户晓,秸秆再次利用,实现了助农增收。

  政策、财政、技术等叠加支持

  积极试点,我市探索秸秆产业化利用

  记者从市农业农村局获悉,为充分利用本地农作物秸秆资源,加快推动秸秆饲料化利用,今年我市印发了《农作物秸秆饲料化利用试点工作方案》(以下简称《方案》)。《方案》提出,将落实市委市政府“1+3”产业体系培育振兴建设和“2+1”优势大品种计划,坚持政府引导、企业主体、农民参与的运行机制,激发秸秆饲料化加工利用主体活力,探索适合区域内的可推广、可持续的秸秆饲料化利用模式。

  《方案》提出,我市今年将围绕“2+1”种养业优势大品种计划,选择10个基础条件较好的肉牛羊养殖重点乡镇开展秸秆饲料化利用试点。建立“新型农业经营主体+收储点(中心)+农户”收储运体系,培育市场规模化主体96家,建成秸秆收储点(中心)466个,收储总量达7万吨。

  探索并推广“粪肥换草”模式,引导新型农业经营主体与农户签订合作协议,由经营主体统一免费运输粪肥到田地,并鼓励农户免费利用粪肥种植玉米,经营主体再以0.2-1元/千克价格回收秸秆。用好“种养循环”模式,将本地秸秆、树枝落叶等加工成酵解基质,再将其制成牛床垫料改善圈舍环境。创新“综合发展”模式,采取经营主体与订单农业发展相结合,将种植玉米制成青贮饲料,有效填补市场青贮饲料短缺。

  《方案》还明确,市财政连续5年(2021—2025年)每年安排100万元专项经费支持饲草种植和收贮加工,县(区)对种草300亩以上的企业或年收贮青贮饲料500吨以上的收贮主体按每亩或每吨给予补助。推广秸秆综合利用主推技术,选派技术专家(团队)对秸秆综合利用重点县(区)定点指导,开展“秸秆综合利用技术培训进农村”志愿服务、人才下乡万里行等活动,确保全市秸秆综合利用率稳定在92%以上。

  我市作为农业大市,农作物秸秆产量大、分布广、种类多,全市农作物种植面积约700万亩,每年秸秆资源产出量约200万吨。记者还了解到,早在2020年,我市就制定了《巴中市秸秆露天禁烧管理暂行办法》,提出肥料化、饲料化、基料化、能源化和原料化的“秸秆五化“综合利用新思路,推广“五化”利用技术让秸秆变废为宝。(记者 严波)

  原标题:我市探索秸秆产业化利用道路——“秸”尽其能 点“秆”成金

COPYRIGHT 2008-2020 BZ.NEWSSC.ORG INCORPORATED.
网上传播视听节目许可证 编号:2304068 经营许可证编号:川B2-20100027