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当前的位置:地方频道-巴中  >  巴中要闻

巴中市推进文化事业繁荣发展 文化涵养小康亮色

【时间:2020-08-17 10:08:49】【来源:巴中日报】

  一座城,一部史,一段文化。巴中历史悠久,文化底蕴厚重。

  这里是巴蜀文化的极地,与古巴国、巴人有千丝万缕的关系,巴人“忠勇节义、豪放包容”的精神世代绵延;

  这里是“红军的故乡”,2000多件红军石刻标语散布其间,“智勇坚定、排难创新、团结奋斗、不胜不休”的红军精神已然内化为“苦干实干、创新创造”的巴中时代精神的重要组成部分;

  从这里走出的平民教育家晏阳初,开辟了平民教育先河,曾被誉为“现代世界最具革命性贡献的十大伟人”;

  ……

  这些优良的巴中文化基因,源源不断地输入巴中自强不息的脉搏,铸就了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的灵魂,焕发出文化强市的勃勃生机。

  守住“主阵地”持续提升服务效能

  8月的巴州区宕梁街道碾盘寺村,充满生机和活力。村文化室内,灰白色的书柜里整齐摆放着各种农业科技书籍。“有了农家书屋,查种植养殖资料、防疫知识等很方便,为我们脱贫致富架起了‘信息桥’。”正在翻看《蔬菜管理手册》的蔬菜种植大户李怀军感慨地说。

  今年以来,我市围绕繁荣先进文化、惠及百姓万家的中心目标,以公共文化场馆免费开放和文化广电民生实事工程为抓手,不断延伸公共文化服务阵地,创新服务方式和内容,全力推进文化广电民生工程落到实处。

  全市6个图书馆、6个文化馆、3个美术馆、10个博物馆(纪念馆)、187个乡镇综合文化站、13个城市社区(街道)文化中心、2367个村文化室全部实现免费开放,并通过实行错时延时开放,不断提升免费开放水平。疫情期间,市文化馆开通线上“文雅慕课”,市图书馆开通“线上阅读”,川陕革命根据地博物馆推出“红色故事汇”等线上文化活动,受到广大群众欢迎。

  着力办好文化民生实事。全市225个公共文化场馆全部实现免费开放,10095个广播电视村村通运行维护加快推进,恩阳区、通江县2个县级制播能力建设项目已开工,大力推进巴中文化旅游智慧服务管理平台和基层公共数字文化服务推广平台建设,建成了“致富路上的图书馆”数字文化平台,全市公共文化服务数字化水平不断提升。

  弘扬“主旋律”创作打造文艺精品

  多年来,市委、市政府高度重视巴文化的发掘、保护、传承和创新工作,已成功举办七届巴人文化艺术节,巴中成为泛巴区域重要的文化传承中心。近日,我市和中国艺术报社合作,联合泛巴区域各相关市州,共同举办“大巴山文艺推优工程”,每两年举办一届,2020年启动首届,共同致力于深入挖掘巴国故地优秀历史文化资源和精神内涵,进一步推动泛巴区域文化交流和发展,打造泛巴区域文化品牌。

  通过大力实施文艺精品工程,话剧《滴灌》、曲艺剧《望红台》参加第二届四川艺术节文华奖评选和优秀舞台剧目展演;《妹笑芦笋醉花生》获四川省第四届曲艺杂技木偶皮影比赛二等奖;四川扬琴《蜀道》等4件作品揽获全省第二届艺术节群星奖;舞蹈《就爱那片田》获全省广场舞大赛一等奖;话剧《滴灌》、歌曲《追梦》入选四川省第十五届精神文明建设“五个一工程”;大型舞台剧目《巴山夜雨》参加第七届巴人文化艺术节开幕式演出。

  常态化开展送文化下乡、全民阅读、文化讲座、群文辅导等文化惠民活动。2019年,共开展送文化下乡活动400余场次、全民阅读活动100余场次、群文辅导1000余场次,有力保障了群众文化权益。持续开展“秦巴大讲堂”“晏阳初大讲堂”“律动巴山”“集州欢歌”等公共文化品牌活动,影响力持续提升。深入开展“精品剧目进巴中”等文化惠民活动,先后引进《惊蛰》《保尔·冬妮娅》《我是川军》《猪猪侠》等精品剧目,丰富文化产品供给,群众精神文化需求不断得到满足。

  聚焦“主战场”优化完善供给体系

  稳步推进公共文化机构法人治理改革,出台《巴中市公共文化机构法人治理结构试点改革实施方案》。整合基层文化资源,推动建设宣传文化、教育体育、科技卫生等为一体的村级综合文化服务中心,目前全市建成村级综合文化服务中心702个。推进县级图书馆文化馆总分馆制建设,建立以“书”为核心的图书馆总分馆资源配置机制和以“人”为核心的文化馆总分馆资源配置机制,形成以区县图书馆文化馆为总馆,乡镇综合文化站和各中小学校、企事业单位为分馆,村(社区)为基层服务点的总分馆制体系。

  文物是历史的见证。我市积极推动川陕片区红军文化公园建设,已确定将通江县得汉城作为建设点位,目前正在抓紧编制试点建设方案。出台《巴中市革命文物保护利用工程实施方案》,明确到2022年全市革命文物保护利用主要目标、任务、重点工程、实施保障。公布了第三批市级文物保护单位,开展非物质文化遗产资源普查整理,建立完善了全市525项非遗项目库,新公布了第六批市级非遗代表性项目及代表性传承人名录。启动实施巴山乡愁地图项目试点工作,在巴州区界牌村、南江县西厢村、通江县梨园坝村等地利用VR、全景720等形式对乡土文化素材进行数字化整理,实现传统文化数字化转换。(记者 吴江)

  原标题:文化涵养小康亮色

COPYRIGHT 2008-2020 BZ.NEWSSC.ORG INCORPORATED.
网上传播视听节目许可证 编号:2304068 经营许可证编号:川B2-20100027