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当前的位置:地方频道-巴中  >  社会

国家网络安全宣传周:小心隐私被套走

【时间:2020-09-16 10:50:39】【来源:巴中晚报】

购物平台推送信息层出不穷

巴中市互联网协会发放的宣传卡

  在这个网络大数据时代,人们每天都在用电脑、手机等上网,打开电脑突然弹出多个广告窗口,家中老人上网偏听偏信,帮人网上砍价险被骗钱……上网的那些烦恼和“坏习惯”还真不少。本周(14日—20日)是国家网络安全宣传周,记者就市民关心的网络安全问题进行了采访,提醒市民安全上网。

  电脑弹窗广告多

  被“炸”得头皮发麻

  “每次电脑开机场面‘惨不忍睹’,几十条广告弹窗齐刷刷地弹出来,让人头皮发麻,烦不胜烦。”家住巴城江北大道的市民李梦洁说,因工作原因,有时会使用家里的电脑,但弟弟平时下载了很多游戏,有的夹带了一些“流氓软件”或固定程序,每次开机都会弹出很多弹窗广告,甚至有的内容“少儿不宜”。“至少有二三十条,有的在屏幕中央,有的在右下角,一个接一个,全部关闭得花好一会儿时间。”李梦洁说,为解决弹窗广告问题,她在网上搜索了很多方法拦截,但作用不大。

  “经常在一些国外购物网站海淘,要输入银行卡号、密码、身份证号等个人信息。”李梦洁说,自己以前经常在家里电脑上网购,自从有了很多广告弹窗后,因担心自己个人隐私泄露,她再也不敢在网上上输入个人信息了。

  老人痴迷智能机

  遇到链接就点开

  “去年给我爷爷买了一部智能手机,没想到他现在玩手机上瘾了,一有空就拿出手机刷视频。”市民张彦博说,爷爷年纪大了,分辨不出哪些是恶意链接,别人发的链接,他都喜欢点开看一看,幸好爷爷没有绑定银行卡,微信余额里的钱也不多,但还是担心他被骗。“经常看到他刷一些包括生活常识等方面的视频,但又不是主流媒体的,内容更是漏洞百出。”张彦博说,有时劝他不要去看那些视频,还专门为他下载了正规主流媒体APP,但怎么说也改不过来。

  不仅如此,张彦博说爷爷还喜欢看一些“谣言”链接,如米线是塑料做的、包菜是塑料制成的等,还让家人都不要在外面买这些东西吃。“给他解释他也不听,还言之凿凿地把视频放出来,说有录像怎么可能是假的。”对此,张彦博很无奈。

  登录一些APP和小程序

  输入个人信息安全吗

  如今,不少APP及小程序都开发了好友助力功能,例如某平台砍价需要好友助力,携程抢火车票需要好友助力,甚至打车软件都需要好友助力砍价。相信不少市民都收到过这样的助力链接,甚至为帮助朋友下载过一些APP或进入过一些小程序,这些都需要微信或其他个人信息登录,很多人担心自己的账号安全或由此引发的资金安全。

  “一次为了给朋友砍价,点击他发来的链接,结果却没有跳转到砍价界面,而是另一个需要输入验证码的界面,随后手机上就发来了一条验证码短信。”市民王玲说,看到验证码她长了个心眼,赶紧将微信余额转走了。“幸好当时只绑定了一张银行卡,卡里也没什么钱,后来直接将卡解绑了。”王玲说,现在她再也不会帮别人点不了解或一看就不靠谱的链接了。

  购物活动前后短信响不停

  每年“双十一”前,除了那些让人摸不着头脑、剪不断理还乱的优惠券、叠加券、满减券以外,汹涌来袭的还有各种各样的促销短信。手机推送,已成为移动互联网时代的“牛皮癣”。

  “不仅‘双十一’,我平日里也会收到来自一些网购店铺的短信。”说完,市民张芳打开自己手机短信,记者发现,她的收件箱有170条信息,其中80%都是各店铺发来的促销信息。无独有偶,市民王思纯告诉记者,她经常在晚上11点、12点被促销短信吵醒,尤其是“双十一”期间,不少电商为了预热,在11月初就陆续促销宣传,不少市民收到网店的促销短信,也呈井喷式增长。

  14日,记者采访了10余名经常网上购物的市民,大多数人称自己或多或少被推销短信骚扰过,少则一天几条,多则一天几十条。“尤其在工作或晚上休息时,手机隔几分钟震动一下,已影响到我的正常生活了。”市民陈君告诉记者,自己很少网购,根本不清楚为何有那么多商家给她发短信,且有的店铺名称很陌生。“如果这种情况不加规制,容易造成对消费者合法权益的侵害,我们的私人信息容易被滥用,私人生活被商业营销活动绑架。”陈君说。

  提醒

  我们在上网的时候如何保护自己的个人信息不被泄露?对此,市网信办提醒广大市民:使用官方APP,一些来路不明的APP往往有病毒存在,使用官方的APP保护措施也更完善。同时要注意对APP读取短信、定位等授权,小心个人信息的泄露;谨慎使用公共设备。公共WIFI和充电桩给外出的人带来了很多的便利,但也增加了网络安全风险,需要谨慎使用;朋友圈里来路不明的二维码、链接要谨慎点击。要时刻小心自己的隐私保护,有防范之心。另外,我们还要约束自己,任何组织和个人在网络空间享有自由、行使权利的同时,必须遵守法律,尊重他人权利,对自己在网络上的言行负责。(记者 张娇 牟柯 文/图)

  原标题:防范 小心隐私被套走

COPYRIGHT 2008-2020 BZ.NEWSSC.ORG INCORPORATED.
网上传播视听节目许可证 编号:2304068 经营许可证编号:川B2-20100027