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当前的位置:地方频道-巴中  >  巴中要闻

乡村咋治理乡村咋治理?巴中这些地方有“分解”

【时间:2020-12-29 09:37:26】【来源:巴中日报】

  日前,省农业农村厅公布首批乡村治理示范村镇名单,恩阳区下八庙镇、平昌县土兴镇2镇入选示范乡(镇),巴州区水宁寺镇枇杷村等13个村入选示范村(社区)。这些兴村治理实践正是我市创新乡村治理体系,走乡村善治之路的具体体现。记者随机走进其中两个乡镇、两个村,一探他们在乡村治理方面都有哪些好做法。

  “三讲三议三比”带来新气象

  恩阳区下八庙镇

  治理术分解

  3讲

  讲党建、讲法治、讲传承

  3议

  议大事要事、议村规民约、议矛盾纠纷

  3比

  比人居环境、比人文素养、比群众“获得感”

  环境优美、产业兴旺,乡风文明——恩阳区下八庙镇近年来探索创新“三讲三议三比”乡村治理模式,着力构建基层善治新格局。

  “所谓‘三讲’,就是讲党建、讲法治和讲传承。”恩阳区下八庙镇党政办副主任罗川介绍,在党建上,下八庙镇把建强基层组织作为固本之策,实行组织联建、班子联管、治理联抓、产业联育,变单打独斗为合力攻坚。

  千条理、万条理,法理是大道理,法治是基层治理的根本。罗川表示,下八庙镇通过组建镇法律顾问团,组建镇公共法律服务工作站(室)以及推广“12348”法律服务网及24小时法律服务热线,向群众提供法律咨询,接收法律援助申请,参与重大矛盾纠纷调解等,2016年以来全镇无一例重大治安案件。同时,利用传统节假日大力开展文化浸润行动,切实践行“知情义、懂感恩、要阳光”的恩阳人文精神。

  “把村里的大小事、村民的身边事纳入约定章程,多年形成的不良风气和习惯有了根本好转,制约村里发展的老难题得到有效破解。”凤凰包社区村民邓先强对村内实施的“议大事要事促发展,议村规民约促规范、议矛盾纠纷促和谐”的“三议”规约点赞。

  邓先强介绍,自村民自治章程修订完善后,村里建立村民议事组、村务监事组、村务巡查组,推行村“两委”提议、村民代表审议、村民大会决议民主决策机制。同时推广运用“众口调解法”“院坝说事会”,由调解员、老干部、乡贤、亲友等组建“村民法庭”,采取全程公开、众口评议、乡贤评理、亲友监督等方式,从法理、亲情等角度化解矛盾纠纷,确保“小矛盾不出村、大矛盾不出镇、积案得到化解”,有效化解矛盾纠纷30余起,成功率达100%,邻里关系更加和谐融洽。

  如今的下八庙镇,一幢幢青瓦白墙、前庭后院的川东北民居掩映在青山绿水之间。全镇通过比人居环境,开展村与村之间“看住居、看功能、看环境、看村容”等活动,全镇创建省级“生态文明村”3个,凤凰包社区被评为巴中市“十大最美巴山新居”之一,全镇农村风貌焕然一新。

  通过比人文素养,把践行“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融入村民日常生产生活,广泛开展“道德模范、劳动技能、清洁卫生、习惯养成”等星级评选活动,2018年以来全镇累计评定“卫生家庭户”396户、“文明家庭”255户,评选“种养大户”“创业示范户”“科技示范户”致富能手132户,村民文明习惯、道德观念不断养成,创新创业、勤劳致富的热情不断提升。

  同时,下八庙镇还着眼人民群众对美好生活的向往,通过比群众“获得感”,致力脱贫攻坚、基础建设、产业发展、公共服务等惠民利民政策落实,有效增强群众获得感、幸福感。

  文明乡风提升“软实力”

  南江县桥坝村

  治理术分解

  1 弘扬优秀传统文化

  2 加强道德银行建设

  3 发挥党员示范作用

  走进南江县公山镇桥坝村,处处彰显出和谐的气氛和发展的活力,这背后离不开基层治理现代化带来的平安、和谐、宜居。近年来,该村始终围绕基层治理现代化文化德治乡村建设,探索基层治理新模式。

  “柴草满门、牛粪满地,是村子原来的真实写照。”如今搬进新居的村民孙虎每天早晨起床后做的第一件事,就是打扫家中和院子的卫生。按照“村庄像公园、农户像宾馆”的标准,全村实行公益性岗位包村社道路、业主委员会包聚居点、农户包自家房屋周边的模式,打造干净、整洁的人居生活环境新形象。

  该村坚持把乡村文明建设贯穿基层治理现代化,大力弘扬优秀传统文化,积极践行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以乡风文明的提升为基层治理现代化提供坚实“软实力”保障。新建农民文化广场,举办全村群众广泛参与的“坝坝宴”,通过文艺节目表演、成功人士回村宣讲、全村欢聚春节等方式,培育感恩奋进、实干兴村的乡风文明。

  加强道德银行建设。完善“村规民约”治理内容,围绕群众孝老爱亲、诚实守信、勤劳致富等方面,通过“议”“评”“晒”“奖”等四个步骤,将村民的道德行为细化量化为积分,参与群众达到280余户900多人。同时建立起农商信息会、志愿者服务等队伍,走出一条推动脱贫攻坚、乡村振兴和基层治理全面升级的新路子。

  此外,结合道德银行积分评比,该村每季度开展一次“五星”评比和挂牌。2019年以来,共计开展五星农户评比2次10户,评选见义勇为农户1次6人、热心公益群众1次4户19人,形成了以德为邻、互助互帮的和谐画卷。

  该村发挥村党支部战斗堡垒作用,调动党员干部的积极性,让党员干部在基层治理中起好带头、示范和宣传作用,调动村民参与基层治理积极性,营造健康向上、懂恩感恩、崇德有爱的乡村文化氛围。

  “不怕苦,不怕累,顶烈日,冒酷暑,全体党员干部每月实地走访300余户次。”据村党支部书记吴正国介绍,所到之处听民意、解民忧,鼓励群众脚踏实地发展产业,争当脱贫致富模范。

  村民吴某强通过党员带动发生了巨大变化。之前喜欢酗酒,妻子留下三个正在读书的小孩由他一人照顾。今年以来,该村党员积极协助村“两委”、镇派出所帮教吴某强,现在的吴某强不酗酒了,除照顾小孩外,与邻里关系也好了,还力所能及地发展种植养殖产业。

  “头雁”集结治理合力

  平昌县土兴镇

  治理术分解

  1 基层党组织硬起来

  2 环境治理亮起来

  3 德治“活”起来

  每天早上,平昌县土兴镇华山村环卫工人李炳国都会早早起床,带上铁锹和扫帚,活跃在村里的大街小巷和垃圾堆放点。

  李炳国是华山村的保洁员,像他这样的保洁员,土兴镇共有123人,实现了保洁员村村全覆盖。

  村民自觉垃圾分类,保洁员随时保持清洁,完善的垃圾处理模式让土兴镇越来越“靓”。

  “土兴镇是全省乡村振兴规划试点镇,由原土兴、风凉两乡合并而来,辖13个村(社区)146个农业社。为改善农村环境质量,土兴镇在全镇乡村完善了农村垃圾分类收运处置体系。”土兴镇宣传委员、人大副主席周艳丽介绍,按照“户集、村收、镇运(处理)”模式,全镇设置生活垃圾收集池(点)43个、垃圾桶950个,配备垃圾收运三轮车26台,县配垃圾转运车1台,基本实现全镇生活垃圾及时清理和外运无害化处置。“为调动大家乡村治理积极性,各村民委员会还牵头组织开展‘三比一创’,将群众院户环境卫生、垃圾分类纳入乡风文明建设考核体系,每季度召开社员会议进行群众推荐评比。”

  在土兴镇,乡村环境日益美丽,农村基层党组织发挥了不可替代的带动作用,形成了乡村治理一股合力。

  “镇党委组织各村支书到白衣镇参观学习乡村治理经验,收获很大。”今年11月初,按照土兴镇党委统一安排,铁城村村支书王正富和其他12个村支书前往白衣镇参观学习农村基层党建、产业发展、制度建设,受益匪浅。

  为调动党员干事创业积极性,土兴镇还深化农村党员“积分制”管理:党组织对党员参加组织活动、服从大局、岗位奉献、履行义务等方面的评价用分数进行量化,以累计积分的形式把党员履职情况和党性状况体现出来,把积分作为党员民主评议和评先选优的重要依据。

  此外,为建强村级党组织,土兴镇还组织开展村级党组织评星定级,细化星级创建标准,按照五个等次进行评定、动态调整;按照“六有”标准在村室场所内设置党员活动、计划生育服务、民事纠纷调解、文体活动、远程教育、农民夜校等活动室,把村级活动场所打造成党员群众的活动平台、教育群众的文化平台、农民致富的信息平台、便民利民的服务平台。

  在乡村治理过程中,土兴镇不仅让农村基层党组织硬起来、农村环境治理亮起来,还以家风晾晒为关键,让农村德治“活”起来。

  “在家风晾晒过程中,土兴镇邀请好家风好家训好家规代表人物,共同分享好家规好家训好家风。”周艳丽表示,土兴镇还在全镇范围内开展家庭故事征集。“以‘谢氏家训’为代表的一批优秀家风家教家训被挖掘出来,掀起全乡热议家风话题热潮。”

  “一传四带五评议”育出新乡风

  通江县王坪村

  治理术分解

  1传 传承红军精神

  4 带 村党组织引领带、党员干部示范带、乡村贤达传递带、行业能手携手带

  5 议 党员公正评情理、邻里相互评形象、同行交流评口碑、村民公议评作风、宗亲直言评孝道

  深冬的王坪,村庄里一片秀丽风光。沿村而行,偶有鸟语轻鸣,聚居点内整洁有序,目之所及,皆是安居乐业的美好景象。

  今年12月,通江县沙溪镇王坪村被评为“省级乡村治理示范村”。荣誉的背后,王坪村有“秘诀”。近年来,王坪村按照“创建三个示范、争取走在前列”的发展定位(传承红色基因的示范村、深化乡村治理的示范村、推进乡村振兴的示范村),充分依托红色资源,以治理育新风。

  郁郁葱葱的青山下,烈士陵园庄严肃穆。每天都有村民自发前往烈士陵园清除杂草落叶、擦拭墓碑、整理挽联。

  “红军精神是我们最宝贵的精神财富。”王坪村村主任王绪能介绍,王坪村人始终保持着一项优良传统,少先队员入队宣誓、共青团员入团宣誓、预备党员入党宣誓、“七一”建党节、清明节、除夕前一天等重要时间节点,都必须进园祭拜。每个月主题党日,村里也会组织党员到陵园开展志愿服务活动,引导党员群众传承红军精神、践行优良传统。

  一直以来,王坪村坚持把培育时代新风作为推进村庄治理的重要抓手,通过采取村党组织引领带、党员干部示范带、乡村贤达传递带、行业能手携手带的方式,统筹调动各类资源,切实构建村党组织领导的自治、法治、德治相结合的治理体系。同时,王坪村还采取“五评议”(党员公正评情理、邻里相互评形象、同行交流评口碑、村民公议评作风、宗亲直言评孝道)的方式,着力解决好群众的操心事、烦心事、揪心事。

  走进王坪村聚居点,宽敞的马路沿着田地伸展,不远处修建起休闲健身文化广场,聚居点里的房子是青瓦屋顶搭配白色院墙,满眼的水墨风韵。今年65岁的何光汤作为一名受益者,他看在眼里,乐在心里。“以前做梦都没想过有一天会过上这么好的日子。”

  近年来,王坪村抢抓脱贫攻坚和乡村振兴的政策机遇,苦干实干、克难攻坚,以实际行动建设美丽王坪。依托川陕革命根据地红军烈士陵园红色旅游资源优势和当地自然资源稟赋,打造集科研育苗、生产加工及商贸物流全产业链的特色优势产业,带动王坪村300余个农民实现本地就业。

  “除此之外,我们还有力推进环境治理,将王坪村人居环境日常整治形成常态化,通过发动村民,实行房前三包,建立垃圾‘收、转、运’体系;通过实施农村‘厕所革命’、垃圾房建设等项目,使环境净化、美化、绿化和亮化。”王绪能介绍,村上目前生活垃圾处理农户覆盖率达到95%,村民小组保洁员配备率达到100%,生活污水处理农户覆盖率达85%,全村户用卫生厕所普及率达到95%。(实习生 陈俊吉 记者 严波 吴江 李云良 )

  原标题:乡村咋治理乡村咋治理?这些地方有“分解”

COPYRIGHT 2008-2020 BZ.NEWSSC.ORG INCORPORATED.
网上传播视听节目许可证 编号:2304068 经营许可证编号:川B2-20100027