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挤不完的春运,抢不到的车票”,这是许多人对春运的记忆。对于有百万在外务工人员的巴中来说,春运更意味着一年一次的密集返乡和外出流;拥挤的返乡、外出车流也成为近年来巴城春节期间的“独特风景”。
今年春节期间,在疫情防控常态化和交通建设大发展背景下,返乡、外出人员明显减少,巴中主城区出行有了新变化,呈现出长途客运遇冷、自驾出行成为主流等新变化。
从1月28日春运启动,至今已经过去近1个月时间。除了疫情防控常态化这一背景,巴中牛年春运还呈现出四大变化。
变化壹 客运遇冷,较往年同期减半
在巴中,节前大量的返乡人员通过长途客运返乡,然后乘坐短途客运车辆回到阔别一年的家;节后围在各售票窗口抢票,赶在正月初六、初九出行。这一幕曾是多年来巴中人关于春运的记忆。但是在今年,客运,这一曾经春运中的“香饽饽”忽然遇冷。
2月20日,农历正月初九,是巴中人传统的出行日。上午10时许,巴运集团江北客运中心站大厅门口,等待扫码进站的旅客排起了长队,在春运开始近一个月以来,当天迎来第二个出行小高峰,第一次出行小高峰是几天前的正月初六。
巴运集团江北客运中心站副站长蔡建成介绍,今年春运期间,车站日均旅客两千余人次,相比往年春运减半,正月初六小高峰的客源构成主要是前往成都的“上班流”;虽然正月初九的出行人数也可观,但相比往年还是大幅度下降。“往年正月初六、初九,巴中外出的人要走大部分,但是今年返乡人员走得缓,预计在‘上班流’之后,本月底还将迎来‘学生流’,届时将出现今年春运另一个小高峰。”
据统计,正月初六当天,江北客运中心站共发送旅客5728人次,初九全天发送旅客5131人次;从1月28日春运开始,至2月22日,江北客运中心站共发送旅客57067人次,平均每天2000余人次。而在往年春运,平均每天的旅客超过5000人次,初六、初九全天发送的旅客达2万人次。
长途客运遇冷,短途客运也是如此。在巴中市交投运业汽车北站,虽然是春运期间,但其客流量相比平日无明显变化。车站站长熊波介绍,虽然目前汽车北站开通了到南江、恩阳及通江等乡镇共60多条短途客运线路,在春运期间遇“冷”,其实也在常理之中。“从牛年春运开始以来,客流量一直没有达到火爆的程度,最高日客流量和节前周末最高客流量基本持平。”熊波介绍,自去年8月11日汽车北站投入使用以来,平日最多客流四、五百人次,周末最多上千人次;春运开始后,因为疫情防控需要,很多在外巴中人响应“就地过年”号召,返乡乘客同比大幅度减少。
变化贰 自驾主打,六成人员驾车返乡
乘坐客运车辆的乘客大幅度减少,固然有巴中在外人员响应“就地过年”的号召,主动放弃与家人团聚;还有更为主要的因素则是许多返乡人员采取了自驾和拼车等方式出行。
春节期间,巴州区清江镇巾字村的人气显得格外旺,村里新修的产业公路两旁,停满了从外地返回的车辆。记者粗略数了下,不到一公里的道路两旁,就停放了十几辆私家车,从号牌看,分别来自成都、重庆、河北、山东等地。根据巴州区就业服务、交通运输等部门在春运期间的初步调查显示,今年春节期间,巴州区纳入统计的约3万返乡人员中,2万余人的出行方式为自驾,其比例超过六成。
“开车返乡,图的是方便,出行和运货都省事。”返乡人员陈松说,自己开车回去,不用买车票,返程时间也很灵活,可以说走就走;算经济账也划算,他从山东回巴中,单程大约1300公里,过路费600余元,一天时间开到家,总花费也就1500元左右,几个人平摊下来比坐车花费得少,“更主要的是返程拉腊肉方便。”
大量的自驾车流,使得我市境内的各条高速公路车流猛增。从今年正月初二开始,一直到正月初九,均出现了出行高峰。记者从省交警总队高速二支队获悉,从正月初二开始,经巴中西、巴中南进出高速的车辆明显增加,特别是正月初五下午、初六、初九,成巴高速方向的车流量大。正月初六当天,成巴高速迎来返程自驾“上班流”,沿线发生多起车辆剐蹭、追尾等交通事故。有不少市民表示,当天耗时7个多小时才从巴中赶到成都。正月初九,巴中南、巴中西上高速的车流中,绝大部分是返程自驾车。
变化叁 走出城区,郊区短途游火爆
节前去巴城走亲戚、逛街、采购年货,往年这一返乡人员的“标准安排”,在今年春节期间也出现了新变化,最为直接的体现是,巴中城区未出现明显的返乡车流。
从2010年开始,巴中城区开始出现明显的返乡车流,春节前每日迎来约5000车次的返乡车流量。其后每年春节期间,以每年翻几倍的数量增长。经过10年的增长,2020年春节前巴城和全市的返乡车流量创历史新高:据交警部门统计,2020年1月春节前,全市范围内的日均车流量从平时的150万车次增加到250万车次,是我市有车流量数据监测以来历史最高值;巴中主城区日均车流量逼近200万车次大关,远超2019年春节期间178万车次的日均最高值;各区县、乡镇道路的车流量也创新高……
今年,一直到除夕前两天,巴中城区才出现较为拥挤的春运车流,而在往年,春节前一个月内均会是这种状况。交警部门监测,除了除夕前的年货采购高峰期、正月的短途出行高峰外,今年巴城交通总体顺畅有序。
从正月初二开始至正月初九,每天上午巴城北环线前往苏山坪路口,出城方向的车流量十分巨大,在巴城的老江北、后河桥、东门大桥、南坝等地段,同样会出现密集的出城车流。“主要是市民短途游、郊区游的车辆增多。”市公安局交警支队直属一大队副大队长吴斌彬介绍,以北环线苏山坪路口为例,每天上午10时许开始出现出城高峰,每天下午5时许出现返城高峰。交警部门按照春运工作预案,全员投入到春运保畅工作中。
“正月初二到初九,来景区的游客非常多,特别是前五天,只能用游人如织形容。”巴中经开区九寨山景区一工作人员介绍,每天购买景区交通车票的就有上千人次,从早到晚都有游客在排队坐船。游客胡先生说,自己平时在深圳打工,春节返乡后带着家人逛了巴城周边几个景区。“在外边也看惯了大城市,回来时买了不少东西,不用到主城区办年货,过年多看看家乡的风景更好,还不违反疫情防控规定,一举几得。”
变化肆 “智能”出行,实现全国“当日达”
2月23日凌晨6时,巴州区清江镇中兴街道办事处的居民王斌在朋友圈发了条消息:“已平安到达拉萨”。这次从老家返程,全程2500公里进藏路,他和妻子开车经318国道,以一半赶路一半游玩的方式,经过4天时间抵达了目的地。他说,这么多年了,就数这次最轻松。
23日一大早,巴城市民蔡先生驾车将父母送到了恩阳机场,坐上了到上海的飞机。蔡先生说:“随着交通方式的增多,年后出行变得更加方便,在网上也能轻易的买到机票、火车票,一天内就能抵达目的地。”
计划27日回广州上大学的小徐还没有购买回程票,她一点儿也不着急。她说,通过网络软件,可以轻易购买汽车票、火车票、飞机票。到广州也有很多出行方式可以选择,不但可以从巴中出发,还可以选择从周边的达州、南充、成都或重庆出发,“飞机票也就四、五百元,主要看父亲好久有空送到机场。”
提前抢购汽车票或者高价购买火车票,曾是春运中众多外出巴中人的无奈。如今,随着我市交通设施的改善、外出客运运力加强,旅客可以说走就走;通过铁路、飞机,旅客可以很方便地抵达省内和国内主要城市,再通过就近转乘等方式,从巴中出发,完全可以做到当日抵达,从而省却了许多旅途之苦。
提醒
我市开通校园直通车和农民工返岗专线
返校“学生流”将至,节后通过客运返回外地学校的巴中籍学生,可以享受到省内班线客车直接送到学校的延伸服务。记者从巴运集团江北客运中心站了解到,目前该站开通了到省内大中专学校比较集中的城市的直通车,免去从车站下车后再转乘的奔波之苦。
据了解,去年秋季学期,我市曾试点开通校园直通车。在2020年8月至10月,共向省内高校通过直通车发送学生近4000人次。作为一项客运延伸服务,直通车票价和到达该城市的客运票价一致,客车直接抵达学校,当班驾驶员将学生到校信息登记反馈。学生可以通过巴运出行小程序或公众号、四川票务网以及线下代办点、车站窗口、各乡镇联网销售点购买。提醒学生在购买车票时,直接选择所在的学校站点。如果学生购票时忘记选择学校站点,在乘坐前往学校所在城市的客运车时,向当班驾驶员申请后,在条件允许的情况下,也会享受到送到学校的延伸服务。
江北客运中心站也和有关部门配合,开通了农民工返岗专线服务,提供“点到点、一站式”服务,为有需要的农民工群体提供上门接送。有需要的农民工可以通过网络下单或者直接联系车站。
记者手记
春运变化 见证家乡发展
“雁行千里终须还”。春节,是一年一度的团圆时刻,无论回家的路有多艰难,也拦不住游子归家的心。所以,无论怎么拥挤、无论车票多么难抢,人们还是乐此不疲地成为每年春运中的一员。
疫情防控是一面镜子,照出了淳朴的人们在大是大非前的坚守,数以万计在外巴中人“就地过年”,也是无奈亲情的割舍;有点冷清的候车厅里,工作人员按照疫情防控要求的值守,也是另一种让人感动的春运风景。
春运的拥挤不堪,是交通基础设施不足的无奈,是运力条件和经济实力的真实反映。近年来,巴中通过实施“第三轮交通大会战”,努力建设成渝地区北向重要门户枢纽,全市的交通建设有了长足发展,境内6条高速公路、十余条空中航线和铁路,可以让巴中旅客便捷地通达全国各地;“四好农村路”和全域旅游建设,不但改善了乡村道路通行质量,更让回家的游子可以感受到家乡的美丽。
春运是一场考试,考验了参与部门的组织和应变能力;春运的可喜变化,也是巴中多年来基础设施持续改善、各项事业取得长足发展的见证。(记者 陈杨)
原标题:牛年春运 出行方式有变化 旅途处处有温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