四川新闻网消息 老旧小区改造一头连着城市发展,一头连着民生福祉。为此,通江县采取“支部引领+居民共建”的方式,不断加大投入力度,全力推进老旧小区改造,改出了小区新面貌、迎来了群众新生活。
由“表”及“里”改出新环境
壁州街道牌坊街社区畜牧小区始建于上世纪70年代,小区楼栋系“砂砖”主体。近年来,墙体剥落、环境糟糕、管网堵塞……居民长期怨声载道。
“这些陈年痼疾不是那么好治的,治得了标治不了本。”去年,通江县启动老旧小区改造工程,将畜牧小区纳入首批改造名单,老百姓将信将疑。
随后,在社区党委、自管委的牵头下,施工队对十余栋老旧楼体进行了全打围立面整治,更换了破损瓷砖,重新敷设了入户水、电、气主管道,还将公共通道重新设计、拓宽。
同时,将地处小区核心地带的原畜牧站库房、老办公楼两处危房进行了拆除,建成了两百余平米的活动广场。
“环境好了,下楼晒晒太阳,对身体好。”如今,陈旧了几十年的小区变得明亮整洁、鸟语花香。家住A栋8楼的熊奶奶腿脚不便长年没有下过楼,现在隔三差五都要让儿子搀着到楼下转转。
由“堵”到“疏”趟出善治路
“我都在处理货了,准备歇业搞改造。”一位做了十几年生意的周大姐,原本是带头反对搞老旧小区改造的。但在西城社区党委书记周凤英的劝导下,不仅支持小区改造,还带头做起了其他几家商户的工作。
老百货公司小区位于红军广场旁,2021年底老旧小区改造工程结束后,为方便群众生活出行,社区利用楼间过道,设置了摩托车停放点。可由于紧邻商圈中心,临时停放车辆较多,停放点车位有限,过道再次拥堵不堪。
对此,小区“自管委”出面,针对改造后出现的新问题,广泛征求居民意见,最终决定将停放点车位纳入小区停车场统一管理。通过安装摄像头,对社会车辆按照“低微收费+限流劝导”的方式进行日常管理,营收所得用于聘请专业人员对停放点及周边公共环境进行清扫保洁。
如何让改造后的老旧小区不再回到老样子,通江县进行了大量有益的探索。通过充分发动居民积极性,成立各类自治组织,议定居民公约等方式,逐渐建立起了小区环境卫生保洁、公共秩序维护等一系列体制机制,有效实现了老旧小区从“改建”到“治理”的良性过渡。(供稿:通江县委组织部 陈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