为扛稳粮食安全重任,加快培育建设粮油现代农业园区,近日,我市正式出台《关于加快培育建设粮油现代农业园区的实施意见》(以下简称《意见》),明确提出,今年,各县(区)分别创建1个市级及以上粮油现代农业园区。
具体目标:
今年,恩阳区粮油现代农业园区提档升级,全力争创省五星级园区;
南江县长赤粮油现代农业园区力争培育创建为省三星级园区。
到2026年,全市力争创建15个市级及以上粮油现代农业园区,其中国家级1个、省星级4个。
1、扩大产能
就如何壮大产业基地,《意见》提出,突出发展粮油产业,优化产业结构、品种结构,做大做强产业规模。产业之间通过种养结合、生态循环、轮作倒茬、间作套种等方式相互联系,粮油作物至少种植一季,且耕地粮油复种指数100%及以上,粮油产业总产值占园区总产值的60%及以上。巴州区、恩阳区、平昌县粮油现代农业园区要建设集中连片粮油基地6000亩及以上、稻渔综合种养3000亩及以上,其中:核心区面积分别为2000亩、1000亩,辐射带动3万亩及以上;通江县、南江县粮油现代农业园区要建设集中连片粮油基地4000亩及以上、稻渔综合种养1500亩及以上,其中:核心区面积分别为2000亩、1000亩,辐射带动2万亩及以上。
2、完善配套
坚持统一规划,配套建设水、电、路、信和公共服务平台等基础设施,推进“五良”融合和“宜机化”建设,推动高标准农田、土地整理、农田水利等涉农建设项目向园区集聚,高标准农田占园区耕地面积的70%及以上。配备新一代智能装备、物联网等设施设备及移动传输网络平台,开展数字化、信息化场景应用。配套建立“全程机械化+综合农事”服务中心,省级园区粮油耕种收综合机械化率高于全省平均水平15个百分点及以上,粮油烘干率达80%及以上。
3、建强主体
积极培育粮食生产经营和服务“两主体”,配套建设育秧、农机、烘干、加工“四中心”,省级园区农业社会化服务覆盖面达80%及以上。引进培育新型经营主体,省、市级园区分别对应至少有1家省、市级农业产业化龙头企业和1家省、市级农民合作社,农户加入农民合作社比例达到30%及以上。新型农业经营主体带动农户面达80%及以上,农民人均可支配收入高于所在县(区)平均水平20%及以上。
开展精准招商,引进产业关联度高、创新和研发能力强的农产品加工龙头企业;支持培育粮油产业精深加工龙头企业,引导本地农产品加工企业开展系列产品开发;配套完善拣选分级、烘干、储藏、包装、商品化处理等产地初加工设施,与加工龙头企业建立稳定的粮油产品供应关系,促进就地就近转化,粮油产业农产品产地初加工率达80%及以上。推进秸秆综合利用和废旧农膜回收,园区内秸秆综合利用率和农膜回收率分别达100%。
4、培优业态
围绕产业基地,推动“产业园区、田园景区、新型社区”三区同建,大力培育“巴山民宿”,打造农业主题公园、美丽休闲乡村。鼓励企业依托粮油现代农业园区举办水稻丰收节、油菜花旅游节等活动。开展产业基地景区化建设,合理布局农耕文化展示区、农事体验区、科普教育区等功能区,完善提升休闲旅游设施;鼓励电商平台入驻园区,省级园区粮油产业农产品通过电商平台交易量占总交易量的30%及以上。
此外,积极推广以“稻香杯”获奖优质稻品种为主的名特新优品种,扎实开展良种展示示范,良种示范达30亩及以上,园区内良种覆盖率达100%。大力推动园区信息化建设,推进“互联网+”与园区深度融合,着力提高“藏粮于技”能力。
5、政策保障
值得一提的是,我市将积极争取国家、省在产业布局、投资安排、资金补助、贷款贴息等方面的支持。设立风险基金、信贷贴息、保费补贴等金融支持措施。整合各类涉农资金,引导社会资本投入建设。市财政对成功认定为国家级的粮油现代农业园区一次性奖励1000万元,对成功认定为省五星、四星、三星的粮油现代农业园区分别奖励300万元、200万元、100万元,对成功认定为市级粮油现代农业园区每个一次性奖励50万元。
同时,市委、市政府将把市级以上粮油现代农业园区创建纳入对县(区)年度粮食安全党政同责考核和乡村振兴实绩考核,纳入县(区)党委、政府主要负责人及分管负责人年度农村工作(乡村振兴)述职的重要内容。(记者 严波)
原标题:捂实兜稳“粮袋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