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这次减免20万多元,为我们宾馆解了难纾了困。”8月8日,巴城交擎宾馆相关负责人告诉记者,受疫情影响,宾馆入住率从2020年的70%下降到当前的30%,营收下降50%左右,而宾馆并没有裁减员工,缘于我市国资部门主动对接,通过减免租金、延长经营期限等方式助企纾困,前不久,为宾馆减免房屋租金20万多元。
今年以来,我市积极宣传助企纾困政策,持续加大助企纾困解难力度,主动作为,为企业送上“定心丸”“暖心衣”“强心剂”,用心用情服务,增强了市场主体应对困难的底气和能力。
送政策,提振企业经营底气
7月28日,市个体私营企业协会第六届二次全员代表大会召开,我市银行、税务、人社、市场监管等部门代表以会为媒,向参会的近200名个体工商户、私营企业代表、团体会员代表宣讲了相关部门助企纾困政策,发放《巴中市助企纾困政策明白卡》,推动助企纾困政策再落实。
今年5月以来,按照《四川省助企纾困政策明白卡》专项工作要求,我市以“找得到”“看得懂”的方式深入开展“四川助企纾困政策明白卡”宣传发放工作,及时、精准、足额把6个方面24条助企纾困“真金白银”兑现到企业,千方百计保市场主体,提振市场主体经营底气和信心。
7月初,《巴中市助企纾困政策明白卡》制作完成后,我市结合《四川省助企纾困政策明白卡》专项工作,强力推进发放、政策解答、奖补兑现等工作,并实行动态跟踪督办、按天督导、每日通报,确保各项纾困措施直达基层、企业。以“点对点”“一对一”方式,真正把“真金白银”政策从纸上落实到企业账上。
抓落实,助力企业轻装上阵
去年11月至今年4月,巴中市强盛建材有限公司累计享受缓缴税款157万元。该公司负责人廖献彬表示,这相当于为企业提升无息贷款的额度,延长了还款期限,用时间换取企业成长的空间。
当10.4万元留抵退税金额到达公司账户时,小微制造企业四川省锐嘉食品科技有限公司财务负责人特别激动,他说,由于原材料上涨,销售订单减少,企业周转资金困难,这笔留抵退税为企业解了难。
市税务局法制科负责人介绍,今年以来,为深入推进助企纾困税费支持政策落地,该局第一时间成立了退税减税政策落实工作领导小组,畅通直达快享机制,释放政策红利。
除税务部门外,我市人社、国资等部门着力将助企纾困政策落实。市人社局副局长罗碧林介绍,今年以来,该局全力开展进园区、乡镇、社区、企业、门店和送政策、服务、信息、培训、帮扶的“五进五送”活动,全力助企解难点、除痛点、疏堵点,支持企业发展壮大,确保就业局势稳定。1—5月,发放创业担保贷款6130.9万元,扶持2769名创业者成功创业,带动城乡劳动力就业2798人。通过即申即享、免申即享等方式,减半征收失业保险费655.5万元,为79家企业办理缓缴社保费210万元,为1466家参保企业拨付稳岗返还资金1609.6万元,惠及职工3.54万人,政策红利得到充分释放。
市国资委相关负责人介绍,截至7月底,我市为422户符合条件的企业、个体工商户减免房租1449.68万元。
优服务,激发企业发展活力
优化营商环境既是保护市场主体、激发市场活力、提振市场信心的关键,又是稳增长、保就业的重要动力。我市多举措优化营商环境,尽力做到惠企政策“免申即享”或“即申即享”,全力助企纾困。
市市场监管局相关负责人介绍,今年以来,我市推出市场监管柔情执法、生态环境柔性执法、交易服务“五减”行动等举措,推行惠企政策“一窗通”“巴中跑团”等帮办代办服务,实施优化登记注册服务、建筑市场环境、生态办案执法环境、水利建设环境等措施,着力优化营商环境,切实为企业服务。
我市推行的市场监管柔性执法中,在严守安全底线确保市场秩序的前提下,树立“有求必应,无事不扰”理念,在全市市场监管领域全面推行“柔性执法、包容审慎”监管方式。推出《巴中市市场监管领域“首违不罚”清单适用规则》,并动态调整“首违不罚”清单,探索建立“预防为主、首违免罚、事后回访、重违严惩”的市场监管服务经济社会发展新模式,不断优化营商环境,提振市场主体信心,实现了企业知晓率、满意度的全面提升。(记者 罗黎明)
原标题:“真金白银”+“贴心服务” 政策“及时雨”为企业发展添翼