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当前的位置:地方频道-巴中  >  巴中要闻

巴中积极构建高水平全民健身公共服务体系

【时间:2022-09-28 08:40:53】【来源:巴中日报】

  全民健身是全体人民增强体魄、健康生活的基础和保障,人民身体健康是每一个人成长和实现幸福生活的重要基础。

  或晨光微曦,或晚霞映天。在巴中各个公园、广场,总活跃着一个个充满活力的运动身影。近年来,我市认真贯彻落实国、省体育工作各项决策部署,高度重视体育工作和体育事业,始终坚持把发展体育事业作为提高全市人民健康水平的重要抓手,在全省体育规划框架布局内,认真贯彻《全民健身条例》,积极构建更高水平的全民健身公共服务体系。

  因地制宜 加速推进体育基础设施建设

  9月25日清晨,桂花的香气弥漫在空中,几名家长带着孩子在巴城蓝湾国际小广场欢快奔跑。不远处,十余名中老年人在练习太极,年轻人挥舞着羽毛球拍,处处体现出这座城市的活力。

  穿着白色太级练功服的大爷赵君说,他今年72岁,自从退休后,几乎天天来这里锻炼。“河边的小树苗如今长成了茂盛的大树,我的身体素质也越来越好了。”赵君告诉记者。

  王娟是一名跑步爱好者,不论是炎炎夏日还是寒冷冬季,只要不下雨都会和伙伴们一起到户外跑步。“巴城早晨空气特别好,我每天早上6点就出门,蓝湾国际河边、中杨大道滨河路、江北滨河路、望王山运动公园健身步道等都是我的‘打卡’地。”王娟说,对她而言,巴城许多地方都是跑步的“绝佳地”。

  体育体现一个城市的综合实力,反映一个城市的整体素质和精神风貌。如今,在巴中各大公园广场、街头角落,随处可见共享的健身器材,市民用各自喜爱的方式参与全民健身运动,为身体带来健康,为生活增添色彩,更为城市发展赋予无穷的活力。

  近年来,我市不断完善体育设施,为全民健身事业提供了场地和设施保障。市教育和体育局群体科相关负责人介绍,我市结合城镇建设规划、文明创建、老旧小区改造等工作,整合财政资金、彩票公益金和社会资本,加强城乡全民健身体育设施建设,普及全民健身运动,统筹利用学校、公园和机关企事业单位体育场地,采取延时服务、错时服务、定向服务、延伸服务等措施,免费向社会公众开放。

  截至目前,全市累计建成望王山运动公园(二期)、恩阳大梁山体育公园、南江县三台山森林运动公园、通江县壁山森林运动公园、平昌县南天门森林运动公园等8个体育运动公园,实现县县有全民健身体育运动公园的目标。建成大型公共体育场馆4个、业余训练基地19个、农民体育健身工程2406个、全民健身步道294.22公里、健身广场75个、社区多功能运动场47个。全面建成城乡“15分钟健身圈”,体育场地面积595.31万平方米,人均场地面积达2.18平方米。

  激励引导 不断培育壮大全民健身组织

  随着我市大力倡导全民健身,不断推动体育群众性发展,一个个自行车协会、跑步协会、徒步协会、游泳协会等公益性运动组织应运而生。

  “大家走起哦。”每到傍晚,在平昌佛头山上,有一道亮丽的风景线,那是平昌县徒步健身协会的成员在徒步锻炼。该协会会长邹威权告诉记者,为丰富群众业余体育生活,宣传低碳、绿色、向上的健康理念,鼓励全民参与运动,该协会于2016年成立,已从曾经的五六人壮大到现在的2000余人,成立了5个分队。如今,只要不下雨,邹威权就会带领身边的徒步爱好者扛着一面会旗,带着一个音箱,出现在平昌县佛头山景区、湿地公园、金宝新区等地,不论是炎夏还是寒冬,从不间断。

  邹威权介绍,参与徒步活动的不仅有四五岁的小孩子,还有六七十岁的老人。通过长期徒步锻炼,不少居民的身体比以前更好了,而他自己的体重也从原来的180斤减到现在的150斤。

  不仅是平昌,巴城也有一支户外健步队。每日早晨5时30分,队员们身穿红色队服齐聚巴城东门大桥中杨大道桥头,徒步一小时后回家。

  当夜幕降临时,成立十多年的市自行车运动协会的成员会整齐有序地骑行在巴城天星桥、化成等地,享受运动的乐趣,以此来倡导全民健身。

  不断壮大全民健身组织,充分发挥社会团体的桥梁纽带作用,广泛整合民间力量……这是我市传播健康文明的全民健身生活方式的具体体现。截至目前,已有市级体育单项协会社团32个、各类体育健身俱乐部89个、晨晚练健身站(点)209个、城市街道体育组织30个、农村乡镇体育组织159个,共培训各级社会指导员7791名。

  此外,先后建立协会党支部23个,坚持“协会+支部”“协会+活动”“协会+产业”模式,出台加强体育社团管理、单项体育协会考核奖励、向社会力量购买群众体育赛事(活动)服务等一揽子支持政策,有序引导民间力量成立各类单项、行业、人群体育社会团体,充分激发体育社会组织活力。

  搭建平台 群众体育活动蓬勃开展

  “我十分喜欢网球运动,从5岁开始打,如今已有5年了。”在今年8月8日全国第14个“全民健身日”当天,巴城四年级学生鲜雨轩参加了2022年“全民健身日”主题活动暨巴中市首届青少年网球邀请赛。她说,参加本次比赛很开心,不仅能够和更多的小伙伴一起切磋球技,还可以让自己长见识。

  市教育和体育局副局长苟平元希望,通过参加这样的赛事,青少年们遵守规则、团结拼搏,充分展示青春、文明、阳光、向上的风采,并倡议全市各级各类学校遵循教育规律,坚持改革创新,牢固树立健康第一的育人理念,让孩子们在体育锻炼中享受乐趣、增强体质、健全人格、锤炼意志。

  为推动构建更高水平的全民健身公共服务体系,展现我市群众体育事业蓬勃发展态势,我市2022年“全民健身日”主题活动还举办了乒乓球、羽毛球、“百城千乡万村·社区”篮球比赛等赛事活动。

  这些赛事,是我市通过搭建平台丰富群众体育活动的一个缩影。为认真贯彻《全民健身条例》,因地制宜打造活动品牌,努力提升群众体育品质、内涵,积极推动全民健身高质量发展,近年来,我市大力实施群众体育“百千亿工程”,开展“百城千乡万村·社区”全民健身体育惠民行动。据统计,每年组织迎新登高、职工运动会、广场舞比赛、机关篮球比赛、乒乓球比赛等全民健身活动130余场,群众参与达40余万人次;免费举办网球、乒乓球等群众体育培训,普及和培训6000余人次;统筹学校、公园和机关企事业单位体育场地免费、低收费开放,服务群众130万余人次。

  同时,采取“政府主导+市场化运作”模式,加大高端赛事培育引进力度,营造全民健身社会氛围,先后举办五届环中国国际公路自行车赛、全国拔河锦标赛、友好城市网球邀请赛等全国及区域性高端赛事25次。

  健强队伍 竞技体育水平不断提升

  我市各地坚持用“智勇坚定、排难创新、团结奋斗、不胜不休”16字红军训词激励广大运动员刻苦训练、顽强拼搏,善打硬仗、能打胜仗,持续弘扬革命老区精神。

  在日前闭幕的四川省第十四届运动会上,巴中代表团包括运动员、教练员、领队等共500余人参加青少年组、群众组比赛,参赛人数和参赛项目均为巴中历届参赛之最。经过体育健儿的奋勇拼搏,巴中代表团在本届运动会上共收获49枚奖牌。其中:金牌21枚、银牌12枚、铜牌16枚,并获得组委会颁发的体育道德风尚奖。奖牌总数较第十三届省运会增加14枚,超额完成参赛目标任务。

  市教育和体育局群体科相关负责人介绍,一直以来,我市积极开展青少年体育赛事活动,深化体教融合,完善各级体育联赛制度,建立了市、县、校三级校园足球、篮球、田径竞赛体系。尤其是竞技体育取得历史突破,巴中籍运动员在国际国内赛场上奋力拼搏,斩获省级及以上体育赛事奖牌累计120余枚,宋洁在第32届夏季奥运会跆拳道混合团体表演赛中获得金牌,在第十四届全运会上获得跆拳道女子67KG冠军,实现了巴中在全运会个人项目上零金牌的突破,为四川“体育强省”贡献了巴中力量。

  如今,我市有在校就读注册运动员500余人、裁判员1400余人,社会指导员6600人、群众体育引领员2.5万人。同时,邀请奥运冠军、世界冠军赴巴宣讲体育精神,让广大师生近距离领略冠军风采、聆听励志故事、感知奥运精神、掌握最新技战术。

  加大投入 全面建成城乡“15分钟健身圈”

  今年3月,中共中央办公厅、国务院办公厅印发的《关于构建更高水平的全民健身公共服务体系意见》提出,构建多层次健身设施网络和城镇社区“15分钟健身圈”。

  在我市,随着“全民健身”加速推进,所有城镇、社区基本实现“15分钟健身圈”,不仅为广大居民常态化健身提供便利,还满足了群众多元化的健身需求,体育健身已成为人们健康生活的新常态。

  “以前没事时,大伙就聚在一起打麻将、摆龙门阵。现在有了健身设施锻炼身体,日子过得越来越健康。”9月23日,巴中经开区兴文街道中营村村民王大爷高兴地说。

  家住巴城中交王府景小区的居民李大妈说,自从有了“15分钟健身圈”,他们一家人每天吃过晚饭后,都会去滨河路散散步、跳跳广场舞,用健身器材锻炼身体,真正实现了健身自由。

  为满足群众基础健身需求,积极建好群众身边的体育场所,一个个休闲文化广场、健身广场、篮球场、乒乓球场、休闲步道等成为群众理想的运动场所,让居民不仅强健体质,还融洽了邻里感情。据介绍,仅望王山运动公园和市青少年综合训练馆年均免费接待健身群众100万人次以上,满足了广大群众体育健身的需求,全市国民体质测定标准合格率达93.3%。

  今后,我市将继续以增强人民体质、提高全民健康水平为根本目的,持续加大体育项目投入,完善全市体育基础设施建设,推动群众体育活动蓬勃开展,全面提高广大群众体质和健康水平,增强人民群众的获得感幸福感。

  记者手记

  让体育更好融入生活

  从2009年起,每年的8月8日为“全民健身日”,已成为人民群众广泛参加体育锻炼的标志。

  对每个人来讲,健身是最实惠的健康投资,有助于养成文明的生活方式;对社会来讲,健身是最普惠的公共服务,可以全人群公平享有,全周期保障人民健康;对国家来讲,健身是最经济的人力资本积累,可以提高全民族的健康水平,促进社会文明进步。

  运动场所如雨后春笋般涌现,网上的健身科普推文比比皆是,户外有氧、居家健身成为热词……从全民健身到全民健康,体育事业与经济社会同频共振,在新时代焕发出勃勃生机。

  全民健身不再只是一句口号。近年来,我市各地以便民惠民为主轴,构筑起全民健身遍布城乡的“毛细血管”,打通服务群众健身的“最后一公里”,构筑生活中的“15分钟健身圈”,努力实现人人要健身、天天想健身、身边能健身、科学来健身。如今,全民健身在巴中渐成风尚,不论是严寒还是酷暑,清晨还是傍晚,随处可见锻炼的人群——老年人在公园里晨练,大妈们在社区跳广场舞,篮球少年在体育场馆挥洒着汗水,足球爱好者在绿茵场肆意奔跑,还有骑行、徒步、游泳、太极……这些日常生活中的场景,折射出广大群众对运动的热爱、对健康的重视和追求。

  植根于民、服务于民、全民参与、全民共享,是全民健身的核心价值,亦赋予其生生不息的活力。希望每个人都能参加体育锻炼,让“15分钟健身圈”成为大家的“幸福圈”,用健康、快乐、积极向上的生活方式,诠释“没有全民健康就没有全面小康”的理念,让体育锻炼成为生活中须臾不可分离的内容。(记者 牟柯)

  原标题:全民健身遍地花开 活力巴中绽放新彩——我市积极构建高水平全民健身公共服务体系

COPYRIGHT 2008-2020 BZ.NEWSSC.ORG INCORPORATED.
网上传播视听节目许可证 编号:2304068 经营许可证编号:川B2-20100027