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当前的位置:地方频道-巴中  >  人物

巴中市发展和改革委员会主任张夕谦:聚焦高质量发展主题 奋力谱写新时代发改答卷

【时间:2022-01-14 09:40:57】【来源:巴中日报】

  市第五次党代会报告指出,未来五年,是我市实施“十四五”规划、加快建成“三市两地一枢纽”的五年,是为全面建设社会主义现代化巴中奠基的五年。我市发改系统将如何贯彻落实党代会精神?未来五年,将从哪些方面发力?日前,记者采访了市发展和改革委员会党组书记、主任张夕谦。

  记者:近日,国务院批复了《“十四五”特殊类型地区振兴发展规划》,巴中列为12个全国革命老区重点城市之一,这将为巴中带来哪些发展机遇?巴中推动全国革命老区振兴发展示范市建设的突破口在哪里?

  张夕谦:国家印发《“十四五”特殊类型地区振兴发展规划》,巴中成为四川省和川陕革命老区唯一一个全国革命老区重点城市,将为巴中带来重大发展机遇,主要体现在三个方面。一是巴中在全国革命老区中的位势显著提升,在向上争取方面巴中将处于更加有利的位置,能够争取到革命老区重点城市相关的政策、项目和资金支持,将有力推动巴中后发赶超振兴发展。二是巴中在全国革命老区中知名度将进一步提升,红色旅游优势将更加凸显,将有力推动全国爱国主义教育和红色文化传承基地建设。三是巴中在革命老区合作方面将更具优势,能够依托全国革命老区重点城市的平台与更多地区和城市开展深入合作。明年川陕革命老区振兴发展论坛将在巴中举行,巴中将与更多革命老区城市建立友城合作,推动开放合作取得更加丰硕的成果。

  巴中建设全国革命老区振兴发展示范市重点突出产业培育振兴,主要做好“两坚持、两配套、三着力”。

  “两坚持”:一是坚持全市“1+3”主导产业,突破发展文旅康养首位产业,培育壮大食品饮料、生物医药、新能源新材料产业集群,以绿色为核心竞争力,纵向完善产业链,横向发展产业集群,形成“1+3”主导产业体系。二是坚持县区“2+2”主攻方向,突出各县区“1个主要发展定位+1个特色发展定位”“1个主导产业+1个特色产业”主攻方向,推动县域差异化发展。

  “两配套”:一是“硬环境”配套,就是要抓好基础设施建设配套,加快构建以“8844”为骨干的综合立体交通体系、“6781”为主体的现代综合水利网络体系和“5355”为重点的现代能源信息体系,夯实产业发展基础。二是“软环境”配套,就是要夯实“一流营商环境建设”这个根基,聚焦“全省最优、全国一流”目标,持续推进营商环境市场化法制化国际化。

  “三着力”:一是着力推进国家级经开区创建,做大做强现有专业园区,高标准建设东西部协作产业园,将巴中经开区打造成为全市新型工业和现代服务业标杆。二是着力推进文旅新区建设,一年全面开局、三年基本成势、五年产业腾飞,将文旅新区培育为全市绿色核心增长极。三是着力推动招商引资,围绕全市“1+3”主导产业和县区“2+2”主攻方向开展精准招商,按照“龙头企业+上下游+左右岸+周边产品”思路,推动全市产业加快形成集聚集群态势。

  记者:市第五次党代会提出,要“突出高质量发展主题”。巴中将如何以项目工作支撑高质量发展?

  张夕谦:项目投资是统筹经济社会发展的“牛鼻子”。市委市政府高度重视项目投资工作。2021年,全市重点项目快速推进。11个省级重点项目提前2个月完成全年目标任务,预计全年完成投资73.8亿元;306个市级重点项目预计完成投资941亿元,超时序进度10个百分点;70个挂牌项目预计完成投资330亿元,超时序进度11个百分点。

  当前,我们正在编制2022年重点项目建设计划,提高了市重项目入选条件,重在优化项目结构、突出项目质量。产业项目年度计划投资首次超过基础设施计划投资占比,特别是文旅康养项目持续壮大,比2021年增加29个项目、42亿元。2022年,我们将着力提升项目工作水平,确保青峪口水库枢纽工程全面开工,汉巴南铁路巴中至南充段、镇广高速、诺水大道、米仓大道、江家口水库、临港产业园等一大批项目加快推进,产业转型升级示范园、道地药材等项目尽早竣工投产。

  同时,“十四五”期间,市发展改革委将紧扣高质量发展主题,围绕“项目为王、产业为主、招引为先、质量为要、考评为纲”要求,一是在项目推进上求突破。推动落实投资增效行动计划,落实“一项目一方案一专班”制度。二是在项目储备上求突破。抢抓国家支持特殊类型地区振兴发展等重大政策机遇,围绕“1+3”现代产业体系储备一批产业重点项目和红色文化传承标志性工程项目,聚焦5G、人工智能大数据中心等加大“两新一重”项目谋划争取力度。三是在服务保障上求突破。加强与金融机构对接,加大政府债券争取力度,帮助项目畅通“资金流”。强化建筑耗材价格监测,做好建筑材料保价稳供工作,让工作、资金、要素、服务跟着项目走。

  记者:市第五次党代会提出,要“建设高效能的现代基础设施体系”。请问市发展改革委将怎样贯彻落实?

  张夕谦:市发展改革委将紧紧围绕“建设高效能的现代基础设施体系”抓好三个方面的事情。

  第一,构建高效能的铁路体系。一是全力推进汉巴南铁路南充至巴中段项目建设。目前,该项目累计完成投资84.79亿元,16座隧道全部开工、贯通7座,21座桥梁全部开工,预计2024年建成通车。二是加大涉巴铁路项目争取力度。积极争取广巴铁路扩能改造、汉巴南铁路巴中至汉中段“十四五”时期开工建设,争取成都至巴中至安康铁路纳入《国家中长期铁路网规划》。三是加强铁路运行管理。持续做好动车开行工作,积极回应广大人民群众关切。

  第二,构建高效能的航空体系。一是优化拓展恩阳机场航线网络布局,提升恩阳机场的通用航空保障能力,发展通用航空业务,培育通用航空产业,建成川东北地区重要中转机场和航空培训基地。二是加快推进通江、南江、平昌通用机场前期工作,争取在“十四五”期间开工建设。

  第三,构建高效能的能源体系。一是加快推进电力基础设施建设,重点建设以500千伏变电站和南江抽水蓄能电站为主的源网荷储体系。同时推进新能源、可再生能源加快发展,重点推进装机容量80万千瓦风电资源开发,在全社会推广使用新能源汽车。二是加大天然气勘探开发利用力度,投资将在“十三五”的基础上翻一番,新布勘探开发井80口,天然气年产能将突破20亿方,页岩油年产能达到30万吨,加快推进华油中蓝项目二期和华能巴中燃机项目一期建设的前期工作。

  记者:巴中怎样创建“全省最优、全国一流”营商环境?

  张夕谦:市委市政府把创建“全省最优、全国一流”营商环境作为全市“三个根基”之一来抓。市发展改革委将认真贯彻落实市委市政府决策部署,主要从四个方面重点突破。一是深入推动开放合作。拓展区域协作“朋友圈”,加大与浙江金华市、重庆市北碚区、湖北随州市、陕西汉中市等地交流合作。落实“非禁即入”和公平竞争审查制度,构建开明开放市场秩序。二是以政府带头讲诚信带动企业诚信和社会诚信。加强诚信政府建设,全面清理和兑现落实政府及其各部门签订的合同协议,用政府诚信带动社会诚信,不断提升城市信用指数。加强信用监管,多领域开展失信突出问题专项治理,依法曝光失信被执行人,加强联合惩戒,形成“诚信守信,一路畅通;一处失信、处处受限”信用氛围。三是推动“极速革命”。纵深推进“一网通办”前提下“最多跑一次”改革,让数据多跑路,企业群众少跑路,让“有求必应、无事不扰、马上就办、最快办好”成为服务常态。巩固提升“巴中跑团”“好差评”“政邮合作”等具有巴中特质的经验做法。四是营造“亲商、重商、助商、兴商”良好氛围。推动领导干部联系商会和重点民营企业制度落实,解决企业用能、用地、用工、融资、减负等实际困难。推行企业“宁静日”“双随机一公开”“互联网+监管”机制,探索首违不罚。细化政商交往负面清单,构建“亲”“清”新型政商关系。

  记者:市第五次党代会提出,要“深入践行两山理论,扎实开展生态文明建设示范创建”。巴中将如何开展生态产品价值实现机制试点工作?

  张夕谦:市委市政府深入贯彻落实习近平生态文明思想,积极践行“绿水青山就是金山银山”理念,立足巴中生态本底好、生态环境优这一最大优势,提出了创建全国生态文明示范市的重大战略部署。市委市政府主要领导多次带队到国省发改委对接争取,巴中成为全省生态产品价值实现机制首批试点市。下一步,巴中将对照“生态产品价值核算、生态产品供需精准对接、生态产品可持续经营开发、生态产品保护补偿、生态产品价值考核、绿色金融支持”等六大领域指标,推动生态价值实现机制试点走深走实。一是摸清生态底数。开展生态产品信息普查,推进自然资源确权登记,制定生态产品目录清单,建立生态产品价值评价体系,探索制定符合巴中实际的核算规范,推动核算结果应用。二是拓展实现模式。加强生态产品开发,推进林权、土地承包经营权等生态资源权益交易,探索建立生态资源资产开发经营服务和交易平台,加快培育生态产品区域公用品牌,提升生态产品溢价能力。三是健全推进机制。制定巴中生态产品价值实现机制试点工作方案,建立健全生态产品价值实现工作推进机制,奋力探索生态产品价值实现路径和模式,力争试点工作走在全国全省前列,为加快建设“三市两地一枢纽”提供绿色发展新动能。(记者 郑钧太)

  原标题:聚焦高质量发展主题 奋力谱写新时代发改答卷

COPYRIGHT 2008-2020 BZ.NEWSSC.ORG INCORPORATED.
网上传播视听节目许可证 编号:2304068 经营许可证编号:川B2-20100027