编前
欢歌笑语除旧岁,文明新风暖万家。新春佳节,全市上下在加强疫情防控的同时,积极倡导文明健康绿色环保新风尚,引导广大群众度过了一个别致的春节。
团年倡节俭 年味别样浓
春节是中华民族传统佳节,人们都要在除夕这天大团年。餐桌上,鸡鸭鱼肉大碗大碗剩着吃不完,寓意年年有余。如今,随着我市大力倡导“厉行节约、反对浪费”的新风,许多家庭和餐饮企业“节约过年”已成共识。饭桌上虽然简单了一些,但年味却是一样的浓。
餐饮企业
按人配菜 按需调整
春节期间,记者走访巴城部分营业的餐饮企业发现,店面海报、桌面台卡随处可见“厉行节约”“严禁浪费”等宣传标语。设置小份菜、鼓励饭后打包……许多餐厅创新举措,倡导节约。
“今年年夜饭我们针对节约用餐采取了一系列措施。在店内,我们贴了文明就餐的相关告示,客人点餐时我们会告知菜的份量,根据客人就餐人数推荐菜品数量,并针对剩余菜品为顾客提供打包餐盒。”巴州区某酒店相关负责人告诉记者,随着大力提倡文明就餐新风,此类措施已经成为巴城不少餐饮从业者的常态化举措。
“进入餐厅后,工作人员就提醒我们使用公筷公勺,适当点餐,不要浪费。”市民何丽娟今年过年和家人在巴城某酒店吃团年饭,在她看来,节俭之风的盛行,对遏制餐饮浪费现象很有必要。
市民
珍惜盘中餐 节俭过大年
随着文明节俭新风的劲吹,今年春节不少家庭的餐桌上不再是大鱼大肉,而是少而精、色香味。
“给我来一条小一点的鲢鱼,连年有鱼,这个不能少。”腊月二十九,市民孙女士来到西城市场购买年货。面对商家“要吃就吃条大的嘛”的劝诱,孙女士不为所动。“大了吃不完,别浪费了。”孙女士说,“谁知盘中餐,粒粒皆辛苦,我们应该践行国家的号召,厉行节约,反对浪费。”
“按照往年习惯,鸡、鸭、鱼、牛肉等一样都不能少,但今年根据家里人的口味,弄一些大家爱吃的菜就行了,并没有刻意追求应有尽有。”在通江县沙溪镇,当地居民李家鸿告诉记者,现在过年酒不劝、菜吃好,有多少人弄多少菜,风气变得越来越好,饮食习惯也越来越健康。
外卖
从卖到送 掀起节约新风
今年由于疫情原因,很多家庭积极响应号召,减少外出聚集,通过外卖点年夜饭,在家吃一顿安全又不失气氛的年夜饭。我市美团外卖企业负责人翁丁汶告诉记者,今年年夜饭外卖市场相对火爆,很多餐饮企业在春节期间不打烊,推出了不少年夜饭套餐。据统计,今年巴中美团外卖年夜饭订单相比往年,增长了30%左右。
“随着外卖平台的介入,年夜饭就餐形式变得更加简单,但餐品的品质和仪式感却并不将就。与线下年夜饭讲究多人热闹不同,线上年夜饭更强调‘小而美’。”翁丁汶告诉记者,过年期间,小份外卖相对比较受青睐,而年轻人成为外卖下单“主力军”。同时,为了响应国家反对浪费的号召,美团外卖和商家联手,调整了起送费用,避免出现“点少了不送,点多了吃不完”的尴尬。此外,一些外卖商家不再提供一次性餐具,避免不必要的浪费。
文明旅游 勾勒牛年最美风景
2月14日,农历正月初三,天气晴朗。平昌县驷马水乡旅游景区迎来了一波接待“小高峰”,不少群众或一家出游,或三五好友结伴开启“春游”模式。虽然景区人流如织,但大家都严格遵守防疫要求,文明出行。
在景区入口处,工作人员要求进入景区的车辆和人员出示“天府健康码”、测量体温。到了山顶的玻璃桥景点处,游客需要再次扫健康码和测体温才能入内。“景区内游客很多,防疫不能疏忽,这样的双重防疫‘检查’,让我们更能放心耍。”游客王兰告诉记者。
除了防疫工作让游客放心,景区倡导的“文明”出行,也让不少游客感到舒心。走进景区内,地面干净整洁,盘山公路上随处可见文明旅游温馨提示牌;停车场里,自驾车辆都停在规定车位内,车辆进出秩序井然;餐饮区内,酸辣粉、凉面、狼牙土豆、棉花糖等小吃深受游客欢迎,而且他们大多随身携带着垃圾袋,将食物的残渣、外包装等打包带到垃圾桶,避免影响环境卫生。
在恩阳古镇,春节期间也迎来了众多游客,古镇的舞龙巡游,起风桥上的大红灯笼都增添了不少节日的气氛。古镇管委会相关负责人介绍,在景区的大力宣传下,游客们都主动配合景区的工作,扫码、测体温、戴口罩一丝不含糊。“游客扫二维码、看风景都自觉排队,不推搡、不拥挤,这本身也是一道美丽的风景线。”来自通江的游客邹焱对文明旅游的新风尚点赞。
电影院里人气旺 做好防疫赏大片
今年,在“就地过年”的倡议下,去电影院看电影成为巴城不少市民的选择,但电影院里的“人潮汹涌”也给疫情防控带来了严峻挑战。为保障春节期间市民观影安全,我市各区县积极落实影院最新疫情防控相关要求。
从2月12日大年初一上午开始,电影春节档陆续上映,巴城各大电影院一派火热景象。记者发现,各大电影城大厅都有大量观众等待入场,卖品、取票等区域工作人员严格落实防控措施,观众佩戴口罩,有序排队。
“防疫工作绝不能掉以轻心。”巴城某电影城工作人员介绍,即便观众再多,他们都会在每一场次结束后对电影城公共区域进行消杀,包括取票机、储物柜和地面等,并做好消杀记录,确保为观众提供安全的观影环境。
查验观众健康码并测量体温、按时做好影院内消杀……记者注意到,防疫措施在巴城各大电影院得到严格落实,前来观影的观众积极配合。“为了大家的安全,电影院的这些防疫措施非常有必要。所以工作人员要求扫码、登记,我们也不会觉得麻烦。”市民蒲瑶说,对电影院的防控措施十分支持,毕竟这是为了保障大家的安全。
“因为疫情原因,我和家人没有外出计划,电影院虽然是人流密集场所,但防疫措施落实严格,因此我提前关注了春节档的电影,今天带着弟弟妹妹一起来看。”和家人前来观看电影的何正伟告诉记者,春节期间看电影成了他和家人休闲娱乐的主要方式之一,接下来的几天他还会观看其他影片。
文明祭扫新风尚 一束鲜花寄哀思
春节期间,记者走访发现,随着文明祭祀意识深入人心,不少市民已转变观念,改变了以往用香、蜡、纸钱进行祭祀的传统,采用鲜花、网上遥祭等方式绿色祭祀。
“严禁在园内燃放烟花爆竹、焚烧香蜡纸钱”“倡导绿色殡葬,推行文明祭祀”……在照台山陵园门口及公墓区随处可见文明祭祀、绿色祭祀的宣传标语,倡导市民文明祭祀、绿色祭祀,保护环境,严防火灾发生。此前,城管、消防等部门也联合陵园管理所开展实地防火宣传服务。
2月13日,市民郭文强与家人带上鲜花来到陵园祭祀。“现在陵园除了通过敬献鲜花祭祀的方式,还提倡网上祭祀。”郭文强说,对这种绿色、环保的方式,他和家人表示支持,这样不仅方式更加文明进步,空气污染也更少。据悉,截至目前,陵园管理所通过“祭祀品换鲜花”活动向群众免费发放鲜花1.5万余枝。
尽管绿色祭扫成风尚,但仍有市民不理解此类文明祭祀方式,因此在陵园门口还有不少志愿者的身影,他们晓之以理,动之以情,积极劝导部分群众将手中的祭祀品换成鲜花。据悉,在各方努力下,越来越多的市民通过鲜花祭扫、植树缅怀、踏青遥祭和家庭追思会等形式缅怀先人、先烈、先贤,逐步从注重实地实物祭扫方式转移到精神传承的纪念方式,绿色祭祀已逐渐成为新风尚。
原标题:文明过春节 新春尚新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