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当前的位置:地方频道-巴中  >  法治

高考骗局层出不穷 警方支招防被坑

【时间:2020-07-06 09:51:37】【来源:巴中晚报】

  高考进入最后倒计时,考生和家长也进入紧张的备考阶段,这时各种骗局也开始“满天乱飞”。近日,记者采访了公安部门,梳理了一些经常出现的高考骗局,考生和家长一定要擦亮眼睛,小心中招。

  考前骗局

  A 网络销售高考试题、试题答案

  不法分子通过制作钓鱼网站,标榜“准确率最高”“考完付全款”等诱惑信息并展示若干“用户好评”。在用户与网站接洽后,网站常会以“预付订金”的名义要求用户付款,或借传送“样题试卷”名义向用户发送病毒。所以不要存有侥幸心理在网上购买所谓的考题答案,给犯罪分子可乘之机。同时,购买考题答案本身也涉嫌违法,切勿尝试。

  B 高考“枪手”

  骗子通过网络谎称自己可以当“高考枪手”,只要给所谓的“高考枪手”一定数量钱财就可考上理想大学。警方提醒,对于替考的“枪手”及请托替考的考生,一律按规定严肃处理;涉嫌犯罪的,移送司法机关追究法律责任。此外,还有一些不法分子发布“卖高考作弊设备”的信息,并承诺在高考过程中帮助联系答题、传递答案,帮助考生考试过关。对此,警方表示高考安保措施越来越完善,高考时各考点将使用电子屏蔽器和无线电探测仪等设备强化考场管理,并加强考试期间的网络和短信管理。

  C 网络谣言

  “朋友捡到一个准考证,有认识的通知一下。姓名XXX,考点XX,考场XXX,座号XXX,准考证号XXXXXXX,联系XXXXXX,扩散扩散,别耽误孩子高考。”每年高考期间,总会出现这样的信息,其实基本为谣言。警方提醒,很多情况这些联系电话为虚假号码。还有类似的网络谣言中,联系电话为境外吸费电话,市民一旦拨打电话可能会支付高额话费。

  录取骗局

  A 提前查询考分

  骗子利用家长“熬”不住的焦躁情绪作案,上当的人不在少数。具体操作手法为高考结束后,骗子通过伪基站群发短信,称可查询高考成绩,并附一个网址链接。不少考生收到此类信息后,便会迫不及待地点开网址链接,然后手机便会被偷偷植入盗取网银的木马软件。还有骗子会直接开价,要求家长支付500元至1000元的价格查询分数。警方郑重提醒,考生及家人查分时应认准教育部门指定的查询方式及查分网址,不要轻易点击手机短信里来历不明的链接。

  B 花钱买“内部指标”

  骗子打电话给考生家长,称其有“内部指标”“机动指标”“高校自主招生指标”“点招”等。警方提醒如有任何涉考信息,各地高招办将会通过公开途径公布,不会以打电话的形式私下告知家长。

  此外,录取时,一些不法分子谎称“低分能跳档录取”,自称能让不够一本线的考生录取到一本院校,不到本科分数线的能录取到本科院校。现在都是电脑录取,考生分数凡是没到投档线的,无法提档。

  C 假冒高招人员诈骗

  骗子会伪造报名处、咨询电话、文件及公章,假冒高招人员,打着军校、警校或艺术院校招生的幌子诈骗。考生和家长一定要耐住性子,等成绩正式公布后,根据普通高校招生计划,在学校和老师的正确指导下填报志愿。

  D 伪造录取通知书

  骗子通过邮局,向考生寄送伪造的录取通知书,让考生将学杂费事先打入银行账户内。考生和家长在登录学校和教育部门网站时,一定要有鉴别真伪意识。要通过官网认证的链接或学校、教育部门官方发布的网址进入,转账汇款时要通过多种途径核实账号真伪。

  假期骗局

  A 谎称帮忙申请助学金、补贴等诈骗

  骗子利用一些考生家中经济困难,上大学需要通过助学金交齐学费的情况,冒充高校工作人员、教育部门工作人员,或直接谎称手上有项目,可以为考生申请大学助学金,要求家长先交报名费。考生及家长信以为真,汇款给对方,后来发现根本没有这回事。对此,警方提醒,当接到自称高校、教育及财政部门等工作人员的电话、信息,称要发放“国家助学金”“返还义务教育费”“助学扶助款”时,考生及家长一定要主动与当地教育部门或学校联系求证。

  B 刷单兼职诈骗

  高考结束后,不少考生会选择在暑期兼职勤工俭学。“网上刷单”足不出户就能赚大钱,往往能吸引不少学生。警方提醒,“刷单兼职”十有八九都是骗局,诈骗分子往往一开始给一些报酬,待事主深信不疑后,诱骗其不断刷单,不再返还本金和报酬。

  C 网络游戏买装备、账号诈骗

  高考结束后,不少学生喜欢宅在家里打游戏。警方提醒,要小心买装备、账号诈骗。不法分子制作钓鱼网站,或在网上发布买装备、账号信息,同时植入木马,小心装备没买成,钱反而被骗走。(记者 严波)

  原标题:高考骗局层出不穷 警方支招防被坑

COPYRIGHT 2008-2020 BZ.NEWSSC.ORG INCORPORATED.
网上传播视听节目许可证 编号:2304068 经营许可证编号:川B2-20100027